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练习题:辛亥革命专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西安 重庆 成都 长沙 长春 哈市 杭州 合肥
苏州 太原 天津 徐州 厦门 郑州 宁波 青岛 南京 兰州 昆明 济南
深圳 沈阳 鞍山 大连 福州 佛山 贵阳 黄石 荆州 吉林 内蒙 洛阳
宜昌 湘潭 襄樊 新疆 无锡 唐山 镇江 河北 南通 株洲 南宁 南昌

    辛亥革命
    历史回眸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疑。
    (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为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奋斗。
    (3)1905年,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同时,资产阶级立宪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群众性的保路运动。
    2.经过:1911年10月10日,起义爆发。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结果: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3.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3.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时空隧道1 1905年的《同盟会宣言》以今日革命之经验,暨将来治国之大本,布告天下:
    (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汗人为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做汉奸者,亦如之。
    (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瑭、昊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三)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四)平均地权。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生命者,与众共弃之!
    思维点睛:《同盟会宣言》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明确表示要推翻清王朝,消灭帝制,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封建的革命愿望。纲领中斥责“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含有对清王朝充当帝国主义走狗、欺压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主张“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表示“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虽含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但并不明确。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中国”“鞑虏”“民族的国家”等问题存在着模糊认识,既没有明确提到反对帝国主义,又把国内的民族、民族压迫问题与外国侵略的界限相混淆,把满洲排除到“中国之外”。这是由他们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所决定的。
    时空隧道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节选
    材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材料三:“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思维点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个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临时约法》肯定了国民在国家中的主权地位,人民一律平等,并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从而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制的合法性。材料二中规定参议院是立法机构,临时大总统在国务员辅佐下行使行政权,法院为司法机构,从而确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国家体制方面排除了建立君主专制统治的可能性。材料三规定参议院有弹劾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为今后可能出现的背叛民主共和的独裁者的职务提供了法律依据。这部著名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所以在1912年3月颁布,主要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但是,当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它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南京临时政府在其存在的三个多月里,颁布了不少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主要内容有:
    第一,保护人权。根据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原则,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等“私权”;命令各级官厅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解放“贱民”,允许他们享有“公权”和“私权”。
    第二,扫除封建积垢。革除中国官场讲排场、摆架子的恶习,无论官阶大小都着同样制服;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的称呼,政府内一律改以官职相称,社会上则改称“先生”或“君”;革除陋习恶俗,限期剪除发辫、劝禁缠足,禁止赌博、蓄娼,严禁种植和吸食鸦片等。
    第三,振兴实业。颁布一系列保护工商业的章程、则例,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暂行条例等;废除清朝的一些苛捐杂税;奖励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垦荒,扶植开发西北资源等。
    第四,改革教育。否定“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教育;禁用清政府学部颁行的教科书,新编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进行学制改革;旧学堂一律改为学校;男女可以同校;取消读经科,增加自然科学、实业、实用知识方面的课程等等。
    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干涉帝国主义一向仇视中国的革命斗争。当武昌起义胜利后,帝国主义在华的舰队便集结在武汉江面,准备进行武装干涉。但是,帝国主义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同时由于正在准备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抽不出更多的兵力干涉中国革命,于是打出“中立”的幌子,策划破坏辛亥革命的阴谋。他们看到清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便采取扶植新的代理人袁世凯的办法来干涉中国革命。在袁世凯还未被清政府重新起用时,他们大造舆论,叫嚷“非袁莫属”“非袁不能收拾”。武昌起义胜利后的1911年11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与袁世凯密谋后,由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向湖北军政府提出了所谓南北停战的建议,给反动封建势力寻求喘息的机会。后来,帝国主义又促使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势力进行“南北议和”。帝国主义大耍反革命两面派手段,一方面通过照会等方式,“劝说”革命派让步,另一方面把军舰开到长江,进行军事威胁,同时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性,扣留全部关余(关税付完后所担保的对外赔款、债款后的余款),对南京临时政府进行经济封锁。结果,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终于在帝国主义的威胁、诱迫下屈服,南北双方达成协议。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合作讨论1
    《同盟会宣言》指出:“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厂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想一想:同盟会的民族主义与“反满”问题存在一种怎样的关系?
    我的思路:同盟会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的内容.就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解除民族压迫。这里确实包含强烈的“反满”思想,但必须看到辛亥革命前革命派所宣传的“反满”,实际上是反对清王朝的反动统治。革命党内存在过片面的“反满”思想,但遭到刊,中山的坚决批判。利、中山与当时的一些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之所以遭受如此深重的外来压迫,主要原因在于反动腐朽的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人民与清朝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焦点。因此,同盟会民族主义纲领的提出,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大大加速了清王朝土崩瓦解的过程。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主张民族主义而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这是同盟会纲领的弱点之一。
    合作讨论2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其优待条件是:尊号仍存不废,民国以君主之礼待之;皇室费用每年400万元,由民国政府拨付;清帝暂居故宫,日后移居颐和园;原有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想一想,清帝退位为什么得到如此优厚的条件?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的思路:南北议和期间,袁世凯在得到南方临时政府与孙中山待清帝退位后就推举其为大总统的允诺后,即利用革命的威胁加紧向清廷施压,诱迫清帝退位。1912年1月26日,良弼在北京被同盟会会员彭家珍用炸弹炸伤,两日后死去。这一事件令清廷王公贵族胆战心惊,纷纷逃离北京。与此同时,袁世凯暗中指使文武百官“请愿共和”,胁迫清帝退位。就在彭家珍炸伤良弼的同一天,段棋瑞等46名前线北洋将领,联名通电,要求清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否则将带兵入京,武力解决。 山西、河南、直隶、山东等地巡抚也纷纷电奏朝廷,要求实行共和。读到这些请愿通电后,清室皇族亲贵感到大势已去,于是决定“逊位”,以取得退位后的优待条件。2月3日,清廷授权袁世凯与南京临时政府磋商退位条件。经过多次交涉,2月9日,南北和谈代表就清帝退位问题达成协议。由此可见,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合作讨论3
    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迫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结合你所掌握的课内外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国国歌》的理解。
    我的思路:这首《中华民国国歌》以冼练晓畅的文字集中概括了清末以来包括革命党人和立宪派在内的一切有识之士力追不舍的奋斗目标,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唱出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豪情与意气。所谓“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从政治上看,就是要效法欧荚,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近代民主国字;从社会发展取向上看,意指要赶超列强,使中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明白宣示了长期以来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总而言之,中华民国的国歌以其特有的东方旋律,表达了新时代新国家新国民的心声。
    一、选择题
    1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答案:A
    2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 ………………………………………………(  )
    A.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B.无产阶级革命团体
    C.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答案:C
    3 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兴中会的革命纲领     B.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C.最早是由孙中山提出的    D.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答案:A
    下列有关黄花岗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11年4月在广州爆发    B.黄兴亲自参加了这次起义
    C.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D.成为辛亥革命成功的标志
    答案:D
    四川保路运动发生在 ………………………………………………………………(  )
    A.1894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12年
    答案:C
    下列事件发生在1911年的是…………………………………………………………(  )
    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答案:C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告…………………………………………………(  )
    A.同盟会成立         B.中华民国成立
    C.武昌起义成功        D.湖北军政府成立
    答案: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在 ……………………………………………(  )
    A.1911年10月        B.1911年12月
    C.1912年2月         D.1912年3月
    答案:D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D.规定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C.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D.是中国第二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答案:A
    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是在……………………………………(  )
    A.1912年2月         B.1912年3月
    C.1912年4月         D.1912年5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二)恢复中华。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以后则否。   ——孙中山《告各友邦书》
    材料三:(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变化?
    (3)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变化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宗旨:以汉族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局限和失误:把反封建斗争局限为反对清王朝的统治,把包括满洲贵族在内的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局限在汉民族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狭隘范畴内。
    (2)由承认不平等条约转变为反对一切不平等条约,反帝态度明确、坚决。
    (3)说明孙中山具有坚定的民主革命信念,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进步。
    12 孙中山曾经以“洪秀全第二”自比,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却远远超越了太平天国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在组织形式、领导阶级,革命纲领和斗争目标上有了哪些新的发展?试分析导致新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1)新发展:①组织形式:从旧式的宗教组织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②领导阶级:从旧式的农民阶级发展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③革命纲领:从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④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原因:①经济上,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②阶级力量上,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进一步壮大。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到了非革命不可的程度了。
    13 请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近代一场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参考答案:(1)辛亥革命由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权领导——1905年成立了中国同盟会;(2)辛亥革命有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进行了反封建斗争——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激发了人们的斗争情绪,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成立了中华民国;(5)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精神普遍高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