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教学教案:变革的时代 活跃的思想(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曾参:(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有一件事想请教您,有一个诸侯国的国王,想找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是去还是不去。
    孔子:(毫不犹豫)快去,快去,不要耽误了时间。
    子路:(又冲进书塾)我和曾参的问题一样,为什么您的答复却不同?
    孔子:(面带微笑,点了点头)曾参性子慢,做事诸多犹豫,我叫他快去,是不想他错失了良机。你的性子急,做事匆匆忙忙,不加思索,我叫你三思而后行,是不想你因太性急而误了大事。
    子路和曾参:(认同地点了点头)我们明白了。
    2、 课间辩论:儒、道、法三家辩论词选:
    学生甲:我赞同儒家思想,儒家主张"以德教化人民",我觉得是正确的。因为如果像法家一样强调法治,就会导致暴政,不得民心,秦朝不就是因为严刑苛法而灭亡的吗?历史上推行暴政的独夫民贼,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天下太平。
    学生乙:治国之道,不可柔,也不可松。治国,治国,既然决心要治好国,那么国家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要不然,怎么治好国,怎么深得百姓之心呢?儒家治国讲求待人温和,这种治国之道我不赞成,如果对待每个人都那么温和,那么坏人呢,社会上的恶势力呢?能因为你的温和对待而变性,改邪归正吗?老虎从小养到大,最终不也是死性难改,把自己的主人给吃了,又何况是那些坏人呢?如果只会待人温和,那些坏人岂不是逍遥自在,更任性妄为了吗?再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如果儒家和道家的治国之道合理的话,为什么会有现在的法律呢?法律的主要目的就是制定一些制度规章对那些不遵守纪律的人加以惩罚,这样的做法不就和法家相对应了吗?
    学生丙:儒家和法家虽各有所长,但处在两个极端内:儒家处于礼教极端,而法家则处于暴力极端。而道家,不会太礼教,也不会太过于暴力,是一种理想的治国方法--"无为而无不为"。
    学生丁:过去、现在无处不是法。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虽说法治是导致秦国灭亡的原因,但是,又是什么令秦国统一中原的呢?是法治。如像儒家那样压抑本性,任意扭曲,老百姓们一样是没有自由。因为毕竟人人的性格都不相同,如果遇上一些像狼一样的野性难驯的人,他们愿意服从儒家的"仁"和"礼"吗?再说说道家。虽说道家的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还是在"治"。但是怎么治呢?这样顺其自然,分明是消极避遁。不用法,怎么去治理那些害群之马呢?顺其自然,你难道让那些不法之徒逍遥法外吗?
    学生戊:道家主张的是"无为而治","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它既不像儒家那样压抑本性,任意扭曲,也不像法家那样刻意强求,武力维护,只有取法自然,和谐发展,绝不是消极避遁,因其终极目标仍是"治"。如果说儒家的"仁""礼"是温情脉脉的精神鸦片,那么法家的"刑罚"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用得好,是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武器,用不好,则会成为自我灭亡的武器。
    学生己:我认同的是道家,因为如果像儒家这样,无视个性的差异,蔑视个人利益,那思想就越来越老化,也就阻止了人的创造力,我想这也是使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学生庚:有的人说,法家的治国方法是站在暴力上,只会让国民遭受皮肉之苦。不见得吧!你不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管理百姓,做错了事儿无所谓,杀了人可以逍遥法外,偷了东西没人理睬,那样才真正让百姓叫苦不迭呢。要是用儒家那种仁慈的办法,有可能改变得了所有的人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可能所有人都能被感化吗?
    学生辛:法家的"刑罚"就像一把血淋淋的屠刀,即使它能把国家管理好,把人民整治好,但它能管住的只是一个空壳,久之,民众一定会对这种"刑罚"有所反抗。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把屠刀帮助秦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同时也成为秦朝速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古时候跳回现实生活,就拿学校做比喻,你要校风好,难道就要老师上课拿着一把戒尺,谁不认真听课,就猛地一下往他打去。谁做错事,哪怕是一点小事,也要严厉地惩罚他吗?不是的,这样做只会使他们更加讨厌上学,讨厌学校,变得更坏、更反叛。如果你"无为而治",虽然到最后"无为而无不为",但中间那段时期,你的校风差得无可挽救,谁也不会再听你说。如果用"仁"和"礼"来教化学生,和他们建立一条良好的沟通渠道,体会他们的心声,参考他们的意见,使得无论从校内到校外都充满和谐,老师和学生成为互相信赖的朋友。
    附二、学以致用:以儒、道、法三家的观点谈谈你对校风建设的看法(课后作业选)
    1、外法内儒建校风
    初一(8)班 学生A
    现在,我校还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而且还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良的校风使同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
    单采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以德来教化同学们,不行;要求人人必须一个样,好像有意要规定个人思想,难免会有同学不愿意;单采用法家的规章制度,提出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做错一点也"刑罚",不行,会逼得同学们喘不过气,十分害怕,这样不够完美;单采用道家的自觉遵守、"无为不治"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随遇而安,如果同学们都会自觉管束自己了,还会出现不良校风吗?还是不行。
    到底该怎样采用才够完美呢?校风要好,首先必须思想教育,让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建立好的校风,以前为什么会做错,以后该怎样做,让同学们思想上有所改变。接着,就是行动方法,要制定规章制度,使同学们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做,否则给以处罚,使同学们改掉不良的行为,这样人人做到文明有礼,学习气氛浓厚,校风还能不好吗?
    对于保护公共财物,也应该采用外法内儒的思想。让同学们知道公共财物的重要,一切都按照规章制度来做。这样保护公共财物这一方面也没问题了。
    所以,想要校风好,公共财物受到珍惜爱护,应采用外法内儒的思想。
    2、取法古人,建设良好校风
    初一(8)班 学生B
    良好的校风可以使同学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学习环境得到好的保障。所以,一个学校拥有良好的校风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东湖中学这个新开办的学校来说,建立良好校风是当务之急。
    我认为要想让学校校风得以建设好。方法倒是有几种。不久前的历史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了解了儒家学派倾向思想教育,法家学派强调规章制度,道家学派则主张自我觉悟。当时这几大学派为国家政治各出良计、争得不可开交。但我认为合三家之力,取长补短,岂不更好?当然,用三家方法来管理校风,相信会事半功倍。首先,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必要的,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必须拟定东湖中学的校规,并让学生们严格遵守。赏罚分明,尤其是违反校规者,应重重地罚,狠狠地罚,才能让大家一齐重视校规,遵守校规。当然,只懂得利用法纪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学秦始皇的残暴,更应重在人心。所以给学生们灌输良好的思想教育也是必要的。带领同学们读几本有关这方面的书,让大家懂得校风的重要性,让大家自觉遵守校规。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讲讲这方面的座谈会,教育大家。用这种仁慈的方法,也挺见效的啊!哎呀,如果碰上了只犯一点儿小错的同学,既犯不上处分,但也不能置之不理,那就找他谈一次心,让他多学习学习周围的同学们。自我发觉错误、自我改正。这样,既不伤害同学自尊心,也有利校风建设。
    校风建设,人人有责。方法得当,造福学生。大家齐齐出主意,多学学古人的方法,说不定还真行得通呢!
    3、"法治"是良好校风的保障
    初一(8)班 学生C
    校风这个问题我支持采用法家的思想,用规章制度来限制同学们的行为。
    因为我认为如今的同学们,特别是中学生,尤其喜欢追"潮流",认为随地丢垃圾、在校园内单手骑单车就是酷。这样,一个同学看见了,照做,一传十,十传百,恶性循环,因此形成一股"校园歪风",使学校的精神面貌日益衰落。所以,我想这时候应该采用严厉的"法"来限制同学们的不良行为。
    为什么儒家和道家方法行不通呢?因为它们的思想太仁慈,如今我们这些中学生为了追潮流,管它什么"树立良好的校风",即使你说再多的仁义道德也没用,他们只会当作耳边风,而这就是给了他们精神涣散的机会。但如果用法治的话效果就不一样了,起码同学们会顾忌,即使刚开始不愿意,但慢慢地会养成习惯的。所谓"纪律是良好校风的保障",所以我建议采用法治来端正校风!
    教案点评:
    本课教材,人物涉及六位思想家一位军事家,内容或涉及政治,或涉及军事,比较庞杂,学生难理解。然而,胡江平老师在充分掌握教材和了解"学情"以后,独具匠心,在教与学策略的设计上,突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采取了教师启发、引导、归纳、小结与学生(自学领会后)的表演、辩论活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辩论,初步体验了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勇于发表自己治国方略的见解的进取精神,初步认识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