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测试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3.(2007四川文综)“好男儿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大船扯的宽。哪怕飞机丢站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这作品创作时间最早可能是在
    A.1931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
    34.(2007广东单科)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35.被日本占领了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是在
    A.1943年 B.1945年 C.1997年 D.1999年
    36.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37.1945年日本投降后,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底,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38.作国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与蒋介石有过一次
    难得的会见并合影(右图),这次合影是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抗战胜利后
    39.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40.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
    A.粉碎重点进攻 B.战略反攻 C.三大战役 D.渡江作战
    41.2007年是中日关系敏感而关键的一年。卢沟桥事变70周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和“南京大屠杀”70周年。“正视历史,面向未来”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础。而日本一些右翼分子1月24日竟然宣布准备拍一部“南京大屠杀是阴谋”的“纪录片”,妄图掩盖南京大屠杀是铁的事实,必将受到所有正义人士的谴责和唾骂。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历史;也有着残酷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回答:
    (1)从19世纪后半叶起,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和参加了哪些侵华战争?
    (2)试述抗战精神的主要表现。
    (3)20世纪30年代中日两国关系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近现代两次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当代中日关系中最重的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在当今形势下应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参考答案1.CADAC DCCCD 11CDBCA CBAAA 21AAABB ACBDB  31DDCCB ADDAB
    (1)①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台湾。②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中国东北三省。④1935年制造华北事件,鲸吞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⑤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②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③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④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⑤痛恨日寇、鄙视汉奸的坚定立场。⑥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3)关系特点: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对沦陷地区实行野蛮的殖民统治。原因:日本推行侵略中国,控制亚洲,称霸世界的大陆扩张政策。军事法西斯政权建立,加紧扩军备战和战争动员,确立加快对外扩张的国策基准。日本迫切需要通过对外掠夺来转嫁危机。(4)启示:牢记历史,勿忘血的教训。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两国应本着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发展,在互信友好的基础上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日本应遵循“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深刻反省侵略战争,取信于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