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阅读明朝中后期的一段材料: 我吴市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请回答: (1)“大户”和“小户”各指什么?(4分) (2)大户和小户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4分) (3)这反映了什么地区何种性质的社会经济形态?(5分) 28.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出现后至隋唐时期,各个阶段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 29.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从战国时期确立后,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和主要途径是什么?(3分) (2)在封建制度下,土地流动所面临的无法克服的问题是什么?本质上反映出土地所有制变化的规律是什么?(5分) (3)明朝后期,李自成农民军针对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什么口号?这一口号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A、B、C三项基本上属于原始农业的范畴。 2.D 解析:反映的实质是封建生产方式更能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因而更进步。 3.B 解析:A、C、D分别属于“刀耕火种”阶段和商周、春秋时期。 4.C 解析:牛耕代替人力,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A 解析: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的出现,其产品必然推向市场,可排除④。 6.A 解析:①是唐朝出现,②是魏晋时期出现,③出现在汉代,④出现在宋朝。 7.A 解析: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晚期。 8.B 解析:瓷器贩卖运量大且安全,只有走海路。 9.A 解析:从题干“2004年景德镇迎来了它千年华诞”,可知它建镇时应在1004年,所以是北宋时期。 10.B 解析:冶铜技术我国很早就掌握,但不是世界上最早。 11.A 解析:正确理解丝绸之路的概念。 12.C 解析:北宋时东京商业更加繁荣,不再局限在“市”里。 13.D 解析:材料主要意思是某种流通媒介的出现方便了商业活动,便于携带,便于交换。这种媒介是纸币,当时称为“交子”。 14.C 解析:该诗为唐人所写,反映唐朝时农村集市进一步发展的情况。 15.A 解析:根据唐朝商业发展水平判断,唐朝的农村集市还不可能发展成为B、C、D三项所示内容。 16.C 解析:题干信息告诉我们明清时期出现了徽商和晋商。他们都是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邦。 17.D 解析:清朝时云南的采铜业、四川的井盐业、陕西的伐木业、景德镇的制瓷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8.C 解析:自然经济的存在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缺乏市场和自由劳动力。 19.C 解析:要明确雍正的核心主张是“重农抑商”。 20.C 解析:把清朝的时代特点和题目中材料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其实质。 21.D 解析:这时我国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尚未解体。 22.B 解析;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商鞅变法首次推出重农抑商政策并在秦国实施。 23.D 解析:晋商家在山西,但是其活动范围极广,甚至走出国门。 24.B 解析: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主要原因是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 25.D 解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为缓慢,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6.(1)图一是汉代的“二牛抬杠”,图二是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图三是唐朝时出现在江东地区。(6分) (2)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提高播种功效;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8分) 27.(1)大户指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的机户;小户指靠出卖劳动力、计工取酬维持生活的“机工”。(4分) (2)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4分) (3)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5分) 28.商朝时商业由官府控制,使用贝类货币。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西汉时出现了部分商业中心,市、坊有严格界限。魏晋南北朝时期,物物交换是主要形式,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隋唐商业繁荣,有许多著名的商业城市。(10分) 29.(1)根本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推广。主要途径是各国的变法运动。(3分) (2)问题:土地兼并;规律:土地趋向私有化。(5分) (3)均田免粮;说明封建土地制度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5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