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鸦片战争后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变迁的原因是( ) A.西方列强舶来各种洋货 B.租界里西方人把其生活方式移植过来 C.顽固派的倡导 D.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 2.在近代国人日常生活的一系列变化中,相沿成习、变化相当迟缓的是( ) ①服饰 ②发式 ③妇女缠足 ④日常食品 ⑤婚姻礼俗 ⑥丧葬礼俗 ⑦相见礼仪 A. ①②③ B. ⑤⑥⑦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⑦ 3.辛亥革命前后的“断发易服”与以前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 A.移风易俗 B.接受西方生活方式 C.带有反清革命色彩 D.改革社会制度 4. 20世纪50年代,双排扣列宁装和大口兜的军装备受青睐;60年代,一身绿色的军装是最具有特色的着装方式;70年代,碎花衣裳和的确良面料成为时尚;90年代,变化多样的时装极为流行。以上关于我国人民着装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们的着装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 B.服装款式及其面料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C.人们的着装变化与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一致的 D.建国后,中国人在“穿”的方面不受西方影响 5.下列属于近代城市基础设施的有( ) ①宽阔的马路 ②地下水道 ③自来水供应 ④电灯照明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学习和了解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可以( ) ①访问长辈 ②调查本地历史 ③采用今昔对比的方法 ④联系当时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情况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7.民国时期,电讯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是( )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话 D.无线电话 8.由于人们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新词语。根据“手机”这一词语,选出与之同时代的新词语( ) ①自由恋爱 ②革命 ③数码 ④双休日 ⑤动感 ⑥好酷 A. ①③⑥ B. ④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⑤⑥ 9.下列选项不属于政府启动的是( ) A.菜篮子工程 B.安居工程 C.制定《婚姻法》 D.国庆外出旅游 10.“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这段材料说明( ) ①互联网简单易操作 ②互联网信息覆盖面广,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③互联网具有独特优势 ④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媒介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下列对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市一位普通女市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假日逛商场,看时装表演 B.通过“安居工程”搬入了宽敞舒适的住房 C.穿着草绿色的军装,骑着自行车去上班 D.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用移动电话和人聊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