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①郡县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皇位继承制 ④皇帝直接任免官吏的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主要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削弱了相权 18.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 A.郡—县(道)—乡—里 B.郡—乡—县(道)—里 C.县(道)—郡—里—乡 D.郡—县(道)—里—乡 19.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20.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①西汉中朝制度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③元朝设立中书省 ④宋朝设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2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将丞相权力分给六部掌握 B.各机构相互制衡,减少决策失误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有利于选拔人才 23.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A.地方势力的削弱 B.三公九卿制的废除 C.决策中枢的转移 D.外戚和宦官专权 24.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为限制相权,加强皇权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起用布衣为相 B.任用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C.实行“内外朝”制度 D.扩大尚书台权力 25.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B.隋唐时期门下省下设六部 C.唐太宗时政事堂的设立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宋代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26.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召开政事堂会议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 27.唐朝在门下省设置的供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叫 A.中朝 B.内阁 C.军机处 D.政事堂 28.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29.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治,元政府决定 A.确立册封制度 B.设立三司、六部 C.设置理藩院 D.推行行省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