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单元测试题:古代文化常识之三(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江左】即江东。【江表】长江以南地区。【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 【淮左】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州】参见“郡”条。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阴阳五行说(古人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五行中土为尊,因土代表黄色,故黄色为皇帝专用)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或榕城,成都称锦官城或芙蓉城。
    五、科举制度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一般在县或府考试,考中着称为秀才或相公)、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