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奕訢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扰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 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其余也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中国人学习西学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严复指出:“令成之称西人者,日必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技巧而已。不知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荀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严复《论世变之亟) 请回答: (1)步人近代,用中学救亡还是以西学强国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材料一、二分别代表了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说明各自的不同主张和依据。 (2)从材料二、三看.近代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各自的实践活动是什么? (3)在近代.为什么会出现西学与中学优劣的争论? 7、“中体西用”是晚清重要的政治思想,请结合当时的实际阅述这一思想的局限性和进步性。 答案: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B 6.参考答案:(1)顽固派:用忠信礼义救国(或中国传统文化),因为礼义人心是国家根本。 洋务派:用西方技术救国(或西方文化),因为西学推陈出新,较为先进。 (2)奕诉:西学主要是先进工艺技术;开展洋务运动。 严复:西学主要是先进政治制度;开展维新运动。 (3)中国文化(技术、制度)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近代遭受西学指导下的西方国家的侵略,出现民族危机。 7.参考答案:局限性:这种主张不改变封建制度,不废除传统的“纲常礼教”,只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清朝的腐朽统治。这种思想力图在保持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借助西方科学技术来抵御外侵,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也限制了“中体”的变革和“西用”的发展,其指导下的一系列运动也相继失败了。进步性:“中体西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中国的近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