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拜上帝教” B.《天朝天亩制度》 C.《海国图志》 D.“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18.促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的军事行动有 ( ) ①湖口大捷 ②秦日纲东征 ③三河镇大捷 ④李秀成破江南大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19.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其时代特点在于 ( ) A.影响遍及全国 B.提出了先进的理论 C.有比较严密的组织 D.主张向西方学习 20.英法侵略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始于 ( ) A.太平军进攻上海时 B.陈玉成安庆解围时 C.三河镇痛歼湘军时 D.曾国藩围攻天京时 21.《资政新篇》没有实施的根本原因是 ( )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D. 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 22.在中国提出较为完备的第一个有关近代化的方案查 ( )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资政新篇》 D.《天朝田亩制度》 23.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B.真正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 24.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是 ( ) A.广州 B.福州 C.厦门 D.上海 25.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应是( ) A.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代 B.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的手段 C.太平天国运动担负的任务 D.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的目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材料一:道光九年(1829年)上谕说:“番舶以贩货为名,……收买纹银,致内地银两日少,……近年银价日昂,未必不由于此。”因此,道光命令广东以后对外通商贸易,“止(只)准易货,毋许易银”。 材料二:1838年黄爵滋上疏道光帝:“近年银价递增,……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洋”。 (1)材料一认为银价日益昂贵的原因是什么?(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8年“漏银于外洋”的主要原因。(4分) (3)简要评价清政府的“止(只)准易货,毋许易银”政策。(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马恩全集第15卷《1860年中国纪事》 材料三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其各自的认识角度是什么?(4分) (2)试为上述两种观点分别阐述理由。(15分) 28.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三: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四: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2分)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材料四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