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结业考试试题(卷) 高一历史 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3.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势力未能起到限制作用的是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唐朝设置节度使 D.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4.某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一描述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分割 5.西方人奉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之源。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曾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6.李华看到《德意志帝国宪法》这样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由此反映出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B.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C.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D.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7.从17世纪起,一些国家先后通过革命、独立战争和改革等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使国家主权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的议会中。符合这种历史现象的是 ①英国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形成责任内阁制 ②法国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共和政体 ③美国建立了联邦共和体制,人民享受到一定的权利和自由 ④德国从封建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政体,迅速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1895年,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工厂约80余家,到1900年迅速增加到933家,并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①列强割占了中国大量领土 ②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列强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列强实施“以华治华”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这表明他 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赞成雇佣劳动制 ③主张改革 ④维护平均主义分配方案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10.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B.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C.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11.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