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重庆一中高2012级月考试题历史试题卷 历史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鸦片战争前白银兑换铜钱数如下表,造成表中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1823~18241828~18291833~18341838~1839 一两白银兑换铜钱数1249文1337文1363文1638文 A.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B.鸦片输入逐年增长,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铜钱贬值 C.通商口岸开放后,外商以白银购物使银价高涨 D.随着协定关税的订立,外商依靠特权哄抬白银的价格 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对此规定下列各项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这是绝对的平均主义,根本不可能实施 B.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 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右面图片反映的史实最早出现在( ) A.鸦片战争结束后 B.戊戌变法开始后 C.辛亥革命以后 D.洋务运动开始后 4. 下列明确反映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书刊是( ) A B C D 5.19世纪60至90年代的中外贸易状况是: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倍,中国原料出口也有了很大增加。这一情况不能表明 ( ) A.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 B.中国经济被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D.中国沦为列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6.清末实业家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把重点放在纺织业和钢铁业上,可实施的结果却是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迟滞不前,其重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乏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业资源的掠夺和外商企业的激烈竞争 7.下列不属于新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C.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8.美国学者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得出上述结沦的最主要历史依据是 ( ) A.工业结构片面畸形 B.北洋军阀分裂割据连年混战 C.经济分布严重失衡 D.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 9.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 ( ) 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乙方: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A.甲方 B.乙方 C.甲乙方都符合 D.甲乙方都不符合 10.按照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过程,以下思想主张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④“师夷长技以自强” A.④③①②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