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4月月考高一(12届)历史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40道小题,共60分) 1.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集体耕作 B.千耦其耘 C. 刀耕火种 D.个体农耕 2.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史实,其中因果对应关系正确一组是 A.刀耕火种→小农经济形成 B.铁犁牛耕→井田制形成 C.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 D.土地兼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3.“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4.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C. 封建王权的强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5.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商品化生产水平最高的是 A.小农经济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 家庭手工业 6.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 “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 “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 “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 “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7.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文教娱乐业 8.“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 ‘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西汉长安B.唐朝前期洛阳 C.北宋开封D.南宋 9.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由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B.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受欢迎 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10.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1.明清之际,在封建经济的内部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其原因包括 ①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深刻存在 ③明清曾经长期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④西方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入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 “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 13.15—19世纪间,欧洲殖民者从非洲掳掠了上亿黑人到美洲,这就是骇人听闻的黑奴贸易欧洲殖民者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非洲黑人远离故土,更容易被殖民者驱使 B.非洲的人口过剩,所以需要大量输出 C.非洲黑人的体力超过美洲的印第安人 D.印第安人大量死亡,需要非洲的黑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14.16-18世纪的早期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的主要手段有 ①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 ②殖民扩张、掠夺 ③海盗抢劫 ④贩卖黑人奴隶 ⑤鸦片走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5.下列关于早期殖民帝国西班牙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 B.进行殖民扩张的目的是占领市场和原料场地 C.殖民地全部在美洲 D.殖民扩张的主要方法是垄断商路,建立商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