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历史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鸦片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回答1~6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皇帝普遍有这样的认识“大皇帝君临万表,恩被四方,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你认为它反映了 A.清朝国力强 B.清朝皇帝权力巨大 C.清朝疆域大 D.清朝皇帝愚昧无知 2.19世纪上半期,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领导了中国的禁烟运动,他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位名人是 A.道光帝 B.林则徐 C.黄爵滋 D.邓廷桢 3.“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该民谣反映的是 A. 西方列强的侵华罪行 B. 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C. 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D. 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4.“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此诗反映的是 A. 虎门硝烟 B.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5. 中英相隔万里,1840年英军劳师远征,发动入侵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在华商业利益 B. 清政府腐败无能,军备废驰 C. 英国要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D. 清政府顽固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6. 某次历史趣味班会上,小明给大家出了一道谜语题,谜面是“说尽心中无限事”(打一近代皇帝),你认为这位皇帝可能是 A. 康熙 B. 乾隆 C. 嘉庆 D. 道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据此回答7~9题。 7.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又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扩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最高无上利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 A.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C.英法策划提出“修改条约”要求 D.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华权益 8.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马克思曾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你认为马克思所说“俄国得到的更多好处”是什么 A. 黄金白银 B. 贩卖华工 C.割占领土 D.倾销商品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多方面的,体现了灾难和先进的双重性。据此回答10~13题。 10.爱国民主人士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香港》写道“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嗳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陶,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你知道香港岛是被什么条约而离开祖国母亲的吗?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11.某次历史趣味班会上,小明给大家出了一道谜语题,谜面是“爷爷奶奶爸妈我,全家都是营业员”(打一历史名词),小华思索了一会,大声地说“五口通商”,你知道小华所指“五口通商”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哪“五个通商口岸”?①广州②上海③深圳④福州⑤宁波⑥厦门⑦南京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④⑤⑥ C. ②③④⑤⑦ D. ①②③④⑦ 12. 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一个条约中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你认为这个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 C.这一规定践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 13. 如果你生活在鸦片战争后,在现实生活中,你会感知到下列各种矛盾中哪一对是当时冲突最剧烈的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