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0年 4月 试卷一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古代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 ) A.火耕 B.刀耕 C.耜耕 D.铁犁牛耕 2.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 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C.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 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 3.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手工业生产情况的是 ( )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D.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 4.右图所示工具的功能是 ( ) A.制造陶瓷 B.鼓风冶铁 C.纺纱织布 D.排水灌溉 5.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 ( ) A.扬州 B.苏州 C.杭州 D.广州 6.2009年9月,新晋商大会在太原举行,此次大会定位是天下晋商的年度盛会,新晋商群体联合发展的平台。宗旨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晋商诚信创新精神,联合海内外优秀晋商”。由此可见,晋商的特点是( ) A.流动性 B.血缘性 C. 地域性 D.反动性 7.“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主要反映宋代 ( ) A.人民的勤劳 B.城市的繁华景象 C.商业政策的宽松 D.商业经营打破了时间限制 8.“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9.小军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这家公司的性质是 ( )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0.1866年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俱用华人”,但其自身的技术力量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后来,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发昌机器厂的发展历程说明 ( )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快捷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C.中国民族工业经营管理混乱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外国支持 11.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 ) 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华民国已实现工业化 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2.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 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 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 ) A.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于工作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客观条件 D.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创建于1932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 13.1946年11月,中美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缔约此方对缔约彼方之任何种植物,出产物或制造品之输入、销售、分配或使用,或对输往缔约彼方之任何物品之输出,不得加以任何禁止或限制。”此条约的影响是 ( ) A.加强了中美经济交流 B.给中国民族工商业以致命打击 C.条约中,中美地位平等,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14.“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胜利后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文中所言压迫榨取者主要是指 ( ) A.外国资本主义 B.封建专制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闭关锁国政策 15.在一个多年废弃不用的大宅院的大门上,上面的一副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写于( ) A.20世纪50年代初B.20世纪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初D.20世纪60年代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