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二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 注意: 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1、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2、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 ) ①成都 ②苏州 ③杭州 ④南京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有关明朝中后期,商人群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商业竞争加剧的产物 ②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 ③自发组成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 ④借助群体力量,垄断商业贸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明中期(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发生贫富分化 C.自然经济趋于解体 D.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6、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7、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9、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10、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陈亮 A. 重视商业的作用 B. 提倡重农抑商 C. 重视农业的作用 D. 提倡农商并重 1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12、16世纪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大洲的联系日益紧密 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纷纷建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变了世界面貌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13、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14、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珍妮纺纱机 ②蒸汽机 ③电灯 ④ 汽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5、19世纪末,清政府准备“广开民厂”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B. 为辅助洋务派企业 C. 解决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 D. 抑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16、1919年刚发展的中国民族工业又萧条下去说明的问题是 A. 民族工业缺乏生命力 B.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