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孝感高中下学期期中考试(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9.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之中的观点说明孙中山吸取欧美的教训,要准备解决的是( )
    A.实现民族独立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发展经济缓解贫富悬殊D.打倒军阀,实现国家统一
    30.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恩格斯这样评价罗马法的主要依据是( )
    A.近代欧洲大都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B.各国法律的制定都参考罗马法
    C.罗马法是全世界通用法律D.罗马法是法律的起源
    31.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2.“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马克思的这段话最准确理解是( )
    A.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政治和经济利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笼络上层阶级
    C.罗马法为巩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D.罗马法起着管理社会的职能,稳固着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
    33.1792年至1875年,法国各派政治力量斗争的焦点是( )
    A.共和与帝制之争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争
    C.共和与君主立宪之争D.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之争
    3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 )
    ①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②由国会联席会议选出
    ③无权解散众议院④最多任期7年,不能连选连任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
    A.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和礼仪性的虚位元首
    B.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第Ⅱ卷
    二、非选题(共30分)
    36.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
    请回答:
    (1)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做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四件事)(8分)
    (2)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3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观点是否正确?(2分)为什么?(5分)
    37.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1)庚子年孙中山领导惠州起义失败,同时,中外间发生了一场较大的战争也以中国失败告终,请问这场战争是何年的什么战争?(4分)
    (2)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为什么当时人们的态度“前后相较,差若天渊”?(8分)
    孝感高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
    89101112131415161718
    答案CBADDCB
    BDBDDDCCAAB
    题号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答案DDBACACAABC
    ACD
    AAB
    二、非选择题
    36.(1)《辛丑条约》签订,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和清廷被推翻。
    (2)原因:①认为中华民国已建立,民权主义已实现。
    ②袁世凯打出共和招牌骗取革命党的信任,又以革命党压迫清帝退位,孙中山认为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不正确。
    原因:民主革命反帝反封的任务未完成,中国社会性质未改变,辛亥革命果实为袁世凯窃取。中国未实现真正统一。
    37.(1)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①《辛丑条约》前维新改良思想盛行,认为革命易造成混乱。且许多人对清廷仍抱有幻想。不赞成革命
    ②《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反动本质暴露,使人们不再抱有幻想。
    ③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党力量壮大。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④清廷立宪骗局暴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