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高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美国现代共和世擘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组织和管理政府。所以,民主政体将限于一个小小的地区,共和政体能扩展到一个大的地区”。以下不符合“共和”理念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古代雅典民主制度 C.法国民主共和制度D.代议制 2.某法律及其解释的汇编明文法规定,私法(即规范私权关系的法律)由“自然法、公民法和市民法的基本原则所构成”。这应该是( ) A.《十二铜表法》B.《民法大全》 C.《权利法案》D.《拿破仑法典》 3.在古希腊,“经济困难从此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这应归功于( ) 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利克里D.苏格拉底 4.中国自古就有“民众说话,共同议政”的共和政治思想,但真正实践为政治制度却表现为( ) A.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其实质是指( ) A.中共探索出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B.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将不断发展壮大 C.红色政权粉碎了国民政府的多次“围剿” D.边界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 6.印章可以说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浓缩着丰富的历史。仔细观察右图,该枚印章见证的历史是( ) A.北伐战争B.十年内战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7.有些学者认为,遵义会议开始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正确历程,其理由是( )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8.右图是《会宁会师》的油画,下列对这张图片的叙 述,正确的是( ) ①图片描绘的事件发生于1935年10月 ②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 ③它反映了红一、红二方面军迎接红四方面军的情景 ④它是中国革命旧局面的结束和新局面开始的重要表现 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③④D. ②④ 9.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10.“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行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11.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皖南事变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北平谈判 12.1946年夏,报刊上有人用了下列标题作为文章标题,其中哪一项描述最符合事实( )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1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反映的史实是( ) ①渡江战役②挺进大别山③三大战役④解放南京 A. ①③④ B. ①④ 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1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内容有所变化,其主要依据有( ) 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革命对象和具体任务的变化④主要革命力量的变化 A. 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③ 15.“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 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B.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16.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副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义正词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此条约是( ) 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17.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仲甫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 、抗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