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籍吾名?欲籍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学,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完成: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2分) ⑶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4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16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回答下列问题: (1)图2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分)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8分) (3)张謇企业的命运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28.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申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1分)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1分)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 (1分)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2分)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1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4分) 29.右图为“1900年,被电光照亮的巴黎”。(14分) (1)请判断这张图片的真实性。(2分)并说明理由。(4分) (2)图中为埃菲尔铁塔,其创造者为古斯塔夫•艾菲尔(1832—1923)。为了举办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组织者就规划设计招标,艾菲尔的设计中标。修建了两年,于世博会开幕前完工。该塔高300余米,为钢架镂空结构,铁塔用去1万多根钢铁材料,250万个铆钉。埃菲尔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碎片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不过,这些碎片可不是塑料的,而是金属的,而且有18038个,重达7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由于铁塔上的每个部件事先都严格编号,所以装配时没出一点差错。施工完全依照设计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设计之合理.计算之精确。据统计,仅铁塔的设计草图就有5300多张,其中包括1700张全图。根据材料概括铁塔诞生于这个时期的因素。(8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