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斯大林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 D.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 26.《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斯大林体制 B.开展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西方国家封锁 27.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在辞职时发表电视演说:“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它们的后面。……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告终。”这位“总统”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28.自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一个国际组织的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1998年6月18日,该国际组织宣布批准向中国提供总额6亿美元的中长期贷款,以帮助中国的农业和能源建设。根据以上事实判断,这个“国际组织”应是 A.联合国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 29.对当今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①欧洲联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0.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的机遇。以下各项,对于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 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三 中国民族企业变化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