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十一高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 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 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 2.“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 3.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 4.有游客从美国购得一个青花瓷盘,底部有“贞观年制”的字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制造于唐朝 B.由丝绸之路运往美国 C.这是一件赝品 D.工匠弄错了年号 5.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乞巧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B.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C.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D.人们对封建压迫的强烈反对 6.明清时期我国有名的工商业市镇不包括 A.景德镇 B.佛山镇 C.汉口镇 D.杭州 7.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作用的是 A.《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 B.欧洲各国矛盾的激化 C.地理知识与造船技术的进步 D.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8.埃菲尔铁塔享誉全球,据史料记载,它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推断这座建筑应建于何时?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D.“二战”时期 9.《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副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时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谁? A.麦哲伦 B.哥伦布 C.达•伽马 D.迪亚士 10.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 A.明朝中后期 B.鸦片战争以后 C.洋务运动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