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当时许多“革命者”不理解?(2分)西方人士为什么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2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吃烤百万富翁”的具体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的是什么?(2分)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4) 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美国和中国对经济体制调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28、(16分)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4分)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6分)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江西省高安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DCCBDCBDCCBA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CDCDDDBADDDB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 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 (2)1895——1900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2分) 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4分) (3)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 标志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2分) 27.(1) 不理解: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2分) 痛击: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分) (2) 表现:通过公平竞争,控制与调节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保障了工人部分权益。(4分) 新应用: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分) (3) 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分) (4) 美国侧重于利用“计划”调节;中国侧重于利用“市场”调节。(4分) 认识:“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依据。(2分) 28.(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任选两项,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任选两项,2分) (2)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分) 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近代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2分) 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19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2分) (3)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工业(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3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中国人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或答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