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上)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实行宗法制 B.进行封建改革 C.分封诸侯国 D.任人唯亲 2.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3.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 ( ) A.权力高度集中 B.王权与神权结合 C.严格的等级差别 D.君主专制独裁 4.九鼎是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正确的认识是 ( ) ①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②春秋时期,周王的权威地位日益衰微 ③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冲击,难以维系 ④春秋时期,社会统治秩序发生动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 5.“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 A.皇帝任命 B.世代相袭 C.考试选拔 D.地方推荐 7.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8.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①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9.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0.针对唐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 ) ①设中书门下分掌行政权 ②废丞相,设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③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 ④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 唐宋通过改革中央官僚机构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之一是( ) A.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B.分割宰相权力 C.削弱地方权力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12.宋代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3.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