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生产力的发展是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形成和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 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特点和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正确认识传统农业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问题探究 归纳总结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②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③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 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及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其发展与特点,屯田制、均田制;土地兼并和“均田免粮”。 问题探究 分析比较 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小农经济的特点;封建政府的重农政策;自然经济的顽固存在。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问题探究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中国古代各主要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的突出成就。 学生归纳总结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①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刀耕火种(火耕) 从刀耕火种 ②七八千年前,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到铁犁牛耕 ③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人们懂得灌溉,除草,沤制绿肥,治虫等技术 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①原始社会土地制度属于氏族公社所后,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土地制度的演变②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的特点及其解体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特点及其演变小农经济的 ①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的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艰难成长 ②小农经济的艰难发展 ③封建政府的重农政策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犯胜之书》,耧车,耦犁,代田法,井田法,区田法魏晋南北朝 ①《齐民要术》,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②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精耕细作技 隋唐时期——曲辕犁,中国犁耕已经成熟。 术的成熟 ①稻麦两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 宋元时期 ②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 ③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①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等作物。 明清时期 ②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③《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 识记 一. 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答案:A 2.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