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同步检测题:期末复习必修一综合训练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的行省制度D.明朝的内阁制度
    10.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干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司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11.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理念上追求民主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2.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荐举制 B.封邦建国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13.中国古代选官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4.《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以上材料可看出
    A.枢密院使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 B.枢密院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15.“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16.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了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 秦、唐、明 C.秦、元、清 D.汉、宋、明
    17.在中国古代,围绕中枢决策权力的斗争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三省六部制
    18.秦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
    A.保证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 B.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C.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 D.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
    19.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A B C D
    2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始起步,其开始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洋务运动 D.维新运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