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0分)某校高三(10)班学生围绕“我国的民族制度”这一主题进行了综合探究。某位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中国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多、长、大、边、差。多是指民族多、少数民族人口的绝对数量多;长是指各民族的历史长;大是指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大;边是指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地区;差是指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和国务院备案。” (1)针对材料一中的情况,如何才能处理好我国的民族关系?假如你是该班成员,请结合政治生活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 (2)分析材料二所能体现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7.(20分)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广大信教群众也是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要加强信教和不信教、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团结,要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有哪些? (2)怎样理解“广大信教群众也是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3)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答案及解析 1.【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我国的宗教政策及文化的作用等。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是我国不鼓励、不提倡信仰宗教,故①观点说法错误,排除;④文化本身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直接把文化说成是物质力量,观点错误;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 【答案】 D 2.【解析】 ②错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各民族间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③不准确,使用本民族语言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方面。 【答案】 D 3.【解析】 本题强调了重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②④的说法符合题意。①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材料未强调民族平等的重要性,③不选。 【答案】 C 4.【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在我国,宗教信仰是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之一,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质是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一种承认和保护,①符合题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目的在于实现人民内部团结,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④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但宗教仍然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答案】 D 5.【解析】 本题易错选A、C、D,原因在于考生没有准确把握我国新型民族关系能够建立的根本原因。一定要注意“根本”二字。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能够建立的根本原因,B当选。 【答案】 B 6.【解析】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既包括人大又包括政府,而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为人大而不是政府,故①观点错误。④说法片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包括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和政府所拥有的自治权,不仅仅是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②③切题,故选B。 【答案】 B 7.【解析】 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这并不是说我国支持和鼓励人们信教,①错误。④不符合我国的宗教政策,排除。②③正确,故本题选B。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