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俄和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百分比) 材料二 苏联和沙俄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对比(百分比) 材料三 1913~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1913年等于1) 材料四 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1929年至193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下降了70%。当时,许多昔日机器轰鸣的工厂区,变得死气沉沉、野草丛生,成为所谓的机器“墓地”。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1913年与1937年沙俄与苏联出现图中经济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说明苏联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3)为改变材料四所反映的状况,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具体应对措施?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与美国在经济方面所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哪些? 答案:(1)原因:①1913年,俄国帝国主义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在农村中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外国资本在俄国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并操纵着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俄国资本主义是不独立的。②1937年的经济成就,是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而取得的。 (2)特点:①工业发展快,农业发展慢。②在工业生产的内部,生产资料的生产高于消费品的生产。 (3)措施: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②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③调整农业政策。④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4)两国都采取了政府全面加强对国家经济的干预的政策。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冲击的办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列宁说它“已经失败了”? (2)据材料二,苏俄实施的新的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 答案:(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苏俄出现了农民和水兵的暴动,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形势。 (2)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3)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