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达标训练 【基础达标】 1.(2010年北京西城区模拟)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 A.壮大皇族力量 B.保证列侯利益 C.加强中央集权 D.笼络王侯人心 2.(2010年福建高考卷,14)《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 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 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3.(2010年安徽巢湖模拟)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中”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之以诗“翁 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 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最早出现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2010年山东高考卷,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 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 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 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即使在创业人刘 邦去世之前,已有不少侯国,因有心和无心的差错,被削被除。……这种加强中央统治的政策,至第五个皇帝刘彻在位期间达到极点。……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中“‘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 (2)加强中央集 权在“刘彻在位期间达到极点”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二: 赵匡胤力所能及的地方,中央集权措施执行得既轻快也彻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北宋是如何“轻快也 彻底”地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考题回放】 1. (2010广 东高考卷,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 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 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 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2.(2009年浙江高考卷,14)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 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达标训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