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措施 革除内部弊端,惩治贪污腐化,维护天主教义,改组宗教裁判所,扩大惩治范围,创立耶稣会,成为反宗教改革的最重要工具。天主教会称上述措施为教会改革运动或者教会纯洁运动。 3、影响 这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恢复了天主教的部分势力,耶稣会在传教过程中一方面充当了殖民侵略的急先锋,一方面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六)宗教宽容 1、背景: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战争、教派纷争不断,有识之士要求实行宗教宽容政策。 2、概况: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诸侯签署和约,规定教随国定,这是欧洲第一个宗教宽容的和约;1598年,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敕令》,在基督教国家中第一次赋予每个人以信仰自由的权利。 特别提示 尽管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的起因、方式和目的不一样,但都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或者说罗马教廷的权威。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斗争。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没收罗马教会的财产和土地,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廉价教会”。这是一个根本点,其产生的影响也与这一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 ①政局动荡:属于奥斯曼帝国行省的埃及,各种政治集团(马木路克、帕夏)争权夺利,战乱频仍。 ②经济落后:埃及盛行包税制,沉重的剥削导致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③外部危机:18世纪末19世纪初,已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先后侵略埃及,埃及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 ④条件具备: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建立。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 (1)经济方面 ①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包税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②促进经济发展、 a、农业方面,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农作物新品种。 b、工业方面,大力发展官办工厂,初步建立民族工业。 (2)政治方面 确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建立了国务会议和咨议会,建立了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 (3)文化教育方面 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 (4)军事方面 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 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特点 ①由于英法殖民者用枪炮打开了埃及的大门,穆罕默德•阿里的经济改革虽一开始就具有对外开放的特点,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开放又是非常有限的。首先,从埃及面临的外部环境看,由于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和相互争斗仍对埃及形成严重威胁,所以阿里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不得不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阿里在举借外债方面也始终非常谨慎,以避免外国的经济渗透。其次,从阿里改革本身浓厚的封建色彩和高度的集权性来看,由于政府对工业、农业、商业和外贸实行严格的垄断式控制,外国商品和资本难以大规模进入埃及。 ②它是在保存封建农奴制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有近代化色彩,但其性质是封建性的。 ③它涉及内容全面,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此虽有较大成效,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 阿里改革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但其改革是在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进行的改良运动,失败是必然的。 ②主要原因 改革给人民带来灾难。为了对外战争,阿里不断征收重税,并强制人民参军,激化了阶级矛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③欧洲列强的破坏 阿里帝国的建立,引起欧洲一些列强的嫉恨,他们想方设法破坏改革。 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影响 (1)积极影响:拉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使埃及成为亚非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国家。 ①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结束了长期的混乱状态,实现了国家统一,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②经济上: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 ③军事上:增强了军事实力,成为地中海东部最强大的国家,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④文教: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性:改革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 特加提示 阿里改革虽然发生在近代工业文明进程中,但却是一场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其实质作用在于加强埃及的封建统治抵御外来侵略,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可以说是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一次积极回应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变革,其改革结果和局限性是必然的。要充分认识埃及阿里改革的客观历史作用。 阿里的对外扩张的非正义性加剧了阿里政权的危机,专制性与扩张性是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说明了民族独立、近代化才是当时进步的历史潮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