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 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 17. 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重要会议。两次会议 A.都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 B.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 C.都将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 D.都进行了拨乱反正 1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改革开放 19. 邓小平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20.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文革”以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B.以乡镇政府代替人民公社 C.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 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大菜系 A.是指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B.其长足发展和最终形成是在明代 C.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关系 D.与各地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无关 22. 在人际交往中,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被称为“文明仪式”的习惯,都十分流行;在口语上也以“先生”“君”“阁下”代替了以前的“大人”“老爷”。这些新习俗的出现应在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23. 甲午战争期间,如果你是前线将领,有十万火急军情向朝廷报告,你在当时会采取哪种方式 A.通过驿站传递 B.通过轮船传递 C.通过有线电报传递 D.通过无线电报传递 24.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 B.化工 C.航空 D.电报 25.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A.图文并茂,声像具备的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的上书言政 26.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大众传媒 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 C.报刊杂志 D.铁路交通 27. 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开辟促进了 A.航路中心的改变 B.贸易范围的扩大 C.商业资本的发展 D.商品种类的增加 28. 1992年,许多国家举行纪念哥伦布成功远航美洲的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面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印第安人后裔这样说的理由是 A.各种病菌大量传入美洲,印第安人数量大减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到美洲 C.先进文化影响美洲 D.先进制度影响美洲 29. 17——18世纪中期,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的斗争主要在下列国家展开 A.荷兰 英国 法国 B.葡萄牙 西班牙 英国 C.西班牙 荷兰 英国 D.英国 法国 美国 30.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31. 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主要依据的是 A.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 C.蒸汽机的使用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D.蒸汽机的使用使人口向城市集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