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综合检测题:下册第十六单元含答案(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 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2: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3: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万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 、铁路、电报信局等。”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提出什么样的主张?
    (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你认为他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3)材料3对比材料1,李鸿章思想有无变化?对李鸿章的行动进行简要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1)问李鸿章是洋务派,郑观应属早期维新派。第(2)问应考虑郑观应的阶级属性并结合材料2分析。第(3)问材料3提出兴办民用工业,与材料1相比是重大发展。
    答案:(1)李鸿章提出学习西方重在学“器”、学技;郑观应提出学习西方,重在学习制度。
    (2)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行了批评,郑观应的“此其体也”就是资本主义政 治制度。有道理。因为只有变革封建制度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
    (3)有所变化,开始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但是客观上刺激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 》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材料2: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 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材料3:1902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军、司法、文部、农商 务、递信凡九省,皆有大臣。”“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
    ——以上均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
    (2)阅读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
    图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宪政建设的有益探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第(1)问应主要从材料1中归纳、概括。第(2)问应和当时变法的形势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第(3)问结合教材和材料 进行概括。
    答案:(1)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
    (2)宣传维新变法, 实行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3)过程:从议会制度到宪法思想,再到责任内阁制。
    探索:建立中华民国及颁布《临时约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