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15、“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与之相关的选项是 A.土地改革B.国有企业改革 C.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17、《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18、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19、“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法运动 20、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洋务派创立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轮船运输业的垄断局面 B.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 C.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设置无线电报 D.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21、近代以来中国报刊业逐步走向繁荣。一般认为开创了国人办报先例的报刊是 A.《中国丛报》B.《昭文新报》C.《时务报》D.《新青年》 22、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发展历程。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A.《定军山》拍摄成功B.《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C.《渔光曲》拍摄成功D.《风云儿女》拍摄成功 23、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24、在下列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中,到达过亚洲的航海家是 ①迪亚士②哥伦布③达•伽马④麦哲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5、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B.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C.扩大了世界各地区的交往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6、英国在获取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下列哪几个国家 ①法国 ②西班牙 ③葡萄牙 ④荷兰 A.①②③B.②④①C.③①④D.④②① 27、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28、“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A.蒸汽机的发明B.电的发明C.蒸汽轮船的发明D.内燃机的发明 29、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不包括 A.内燃机的发明B.汽车的发明C.火车的发明D.化学工业的建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