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十一高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理)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3.1921年,美国商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与之交谈:“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紧接对话后出现的情形是 A.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B.粉碎协约国的武力干涉 C.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D.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4.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后者出现的原因是 A.经营者革命B.福利国家的出现C.国有化的推行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5.下表主要反映了1960年的中国 在国民生产总 值中的比例年代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57年43.3%31.2%25.5% 1960年21.8%26.1%52.1% A.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B.农业生产大幅下降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 6.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 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C.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7.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外汇储蓄急剧下降,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困难。当时为应对这一危机,韩国政府会应向下列哪一国际组织求援 8.《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②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③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④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活动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0.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解决军事工业中的资金等困难问题 C.反抗外国发动战争D.培养军事工业中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11.洋务运动最成功最有远见的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创办近代新式海军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2.从生产力发展的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的认识应该是 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采用大机器生产 C.由商人和资本家出资兴办D.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 13.洋务运动欲使中国“自强”,但最终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其根本原因在于 A.西方列强的破坏 B.没有坚决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C.创办企业的多数是汉族官僚地主势力 D.未能从根本上触及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 14.有人认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这里的“先天不足”实际 表现为 A.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B.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归根结底是由下面哪一项决定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封建主义的压迫D.官僚地主转化而来的 16.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客观上反映出 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外商企业、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 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 D.这些地方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