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剑桥国际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实行的土地制度的性质是 A.土地国有制 B.土地公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封建土地国有制 2.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②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③是当时商业经济发展的写照④打破了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4.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时,中国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 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D.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5.“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 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是受到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B.国外投资者的影响 C.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 7.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外部因素是 A.畸形的社会性质 B.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C.封建势力的破坏 D.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8.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C.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D.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9.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的客观进步作用 A.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D.导致了中国新的阶级力量产生 10.清末状元张骞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大批破产,主要是由于 ①美国的经济侵略②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③国民政府加强对工业的垄断④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下列哪些因素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①一战结束②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形成③日本全面侵华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自然灾害的发生 B.农村劳动力流失 C.“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运动 D.农村生产力水平下降 14.对下图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片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民积极拥护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C.农民由于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而喜笑颜开 D.农民积极拥护党的政策 15.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6.“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17.下列各项不能准确表述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生产力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是 A.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B.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C.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严重 D.农村土地所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 18.市场经济体制最基本的特征是 A.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 B.经济活动适应供求关系 C.给企业压力和活力,实现优胜劣汰 D.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