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六高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1.10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A. 内外服制度 B. 分封制度 C. 宗法制度 D. 礼制 2.据《礼记》记载:“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 下大夫六。”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A.严格的等级制度 B.天子生活奢侈 C.政治地位越高生活水平越高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3.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4.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诸侯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5. 下列关于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奠定了中国后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 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D.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6. 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7.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 郡国并行制度 B. 中外朝制度 C. 刺史制度 D. 郡县制 8.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9. 唐朝元和十三年,皇甫鎛为了谄媚皇帝,上书请求减少官员的俸禄以节约朝廷开支。皇帝下诏书批准后却被给事中崔祐驳回,事情无果而终。根据材料来看崔祐是下列哪个机构的官员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户部 10. 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官是为了 A.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B.防范武人割据局面的重现 C.防止军权失去控制 D.将地方财权政权收归中央 11.“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2. 反映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排列是 ① “世卿世禄”制 ②察举制 ③军功爵制 ④科举制 ⑤九品中正制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①③④② D. ③②⑤④① 13.“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在征服战争之始,即匆忙开科取士。其政治用心,正如时人所云:‘开科取士,则读书者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上述材料反映清政府实行科举考试的目的是 A.扩大了官吏来源 B.束缚读书人的思想 C.笼络汉族知识分子 D.推动各民族文化融合 14.“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适应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 15. 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16.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 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C. 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宰相权力 D. 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17.下列机构中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有 A.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北宋的枢密院 B. 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 C.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的军机处 D. 明朝的内阁制和北宋的枢密院 18.从汉朝到宋朝,中央集权得以不断加强的因素包括 ①打击诸侯王势力 ②削弱武将的军权 ③分割地方官权力 ④废除丞相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19. 下列我国古代的官职中,不具有管理军事职能的是 A.秦朝太尉 B.西汉的刺史 C.唐朝的尚书省 D.宋代枢密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