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卷 一、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从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中,你认为能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 2.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爵位 B.分封土地 C.分封人口 D.规定贡赋 3.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指的应是我国的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4.“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沿袭 B.考试选举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荐 6.《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推恩令 C.夺取诸侯的爵位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7.“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8.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A.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 B.西藏地区 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D.大都 9.“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10.下列职官或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财政的是 A.西汉刺史 B.唐朝户部 C.北宋三司使 D.明朝布政司 11.梭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A.打击氏族制度残余 B.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C.设立五百人会议 D.设立了十个地域部落 12.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是在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所处的时期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亚历山大 13.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民众法庭 14.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有 ①将本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 ②没有阶级压迫 ③公民有较高程度的自由 ④铸就了希腊人的民族性格 ⑤男女平等、妇女参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15.“辉煌属于希腊!……”,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辉煌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A.希腊人对知识的渴求、探究和思考 B.公民的利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C.民主政治的繁荣和公民地位的提高 D.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的影响 16.罗马帝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制建设的目的是 A.为更好地控制臣民 B.为了更好地统治庞大的帝国 C.为了平息被征服民族的斗争 D.法学家的积极倡导 17.罗马法博大而缜密,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深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②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的有关内容为蓝本起草的 ③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法律制度和诉讼原则等源于罗马法 ④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公元3世纪,罗马万民法适用于 A.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居民 B.仅指原帝国境内公民,不包括外邦自由民 C.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D.奴隶主贵族阶层 19.公元183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 A.埃及习惯法 B.罗马万民法 C.雅典自然法 D.罗马公民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