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学案) 一、课标要求: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二、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综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近代欧美各国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的分析,了解各国政体的特点,并进行比较。同时通过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形成的过程,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主题剖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建立。 代议制度(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system),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议会由民选产生,定期改选,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决定国家的方针大计。立法的执行者是行政机构,或为君主立宪制下的内阁,或为共和制下的政府。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成果,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政治模式的建立,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稳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教学目标] 1. 掌握重要概念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责任内阁制等。 2. 结合历史材料分析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3.初步理解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发展性等特点。 4.分析17世纪80年代的英国人选择君主立宪制度的原因,懂得每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其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等因素相关。 5. 懂得联系时政理解历史的发展,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 [知识结构填空] 一、背景 1、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2、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干涉工商业、数次解散议会) 3、资产阶级通过议会与王权斗争 1、条件:封建议会对王权有一定限制(税收) 2、矛盾:1640年苏格兰起义军费问题,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 二、过程 1、议会与国王的反复斗争 1)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共和国:处死国王,资产阶级夺权(流血革命) 2)封建王朝复辟:反攻倒算,恢复封建统治 3)“光荣革命”:新旧妥协,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不流血革命) 2、议会权力超过国王:《权利法案》 3、王权衰落,议会权力增长:内阁制形成 4、议会制度不断完善:1832年改革 三、特点:君主立宪制建立 1、立法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是君主制、贵族制、议会制三合一混合体。 2、保留君主(“统而不治”,国家最高权力象征) 3、议会掌权(权力至上,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4、内阁是核心(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领导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