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自给自足等。 (2)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常因水旱灾害、急征暴敛或土地兼并而破产。 一、选择题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经济现象( ) A.简单协作 B.分工明确 C.商品经济 D.小农经济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明显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态,它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生产活动。 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可用排除法。诗中的“不行商”“头白不出门”等信息,说明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排除③。 3.“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A.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解析:选B。由题中的材料信息可知,题中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4.“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 ) 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②以种植业为主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①与自然经济这一现象无关。 5.“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解析:选B。注意对“精耕细作”这一概念的理解,它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多投入多产出,故B项错误。 6.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经营方式是( ) A.井田制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解析:选D。通过仔细解读材料可以看出,在这种经营方式下,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收获物地主和农民各得一半。由此得知这种经营方式是租佃式经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