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3.下列能反映中美建交之初两国高层交往的是( ) A.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B.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C.邓小平与美国总统卡特会晤 D.江泽民会见美国总统克林顿 解析: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邓小平随后访问美国。A、B所示事件发生在中美建交前,D所示事件发生时,中美早已经建立外交关系了。 答案:C 4.(2011•合肥模拟)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关系缓和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遏止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解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因此B项不属于尼克松访华的影响。 答案:B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如果给予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8年12月4日杜勒斯 在加利福尼亚州商会的演说 材料2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机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2月18日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材料1中,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是什么政策? (2)材料2同材料1比较,美国对华政策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围绕中美关系选取材料。第(1)问据材料1分析美国孤立中国。第(2)问关键要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1)材料1中,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中国,不承认中国的政策。 (2)材料2表明美国积极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根本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