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19.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 建交国家495469878895103107110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复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 参加万隆会议 ④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21.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文中的“礼物”是 A.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2.古代雅典政治中,能够体现直接民主特点的是 A.五百人议事会 B.公民大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执政官制度 23.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人民”是指 A. 雅典男性公民 B. 雅典妇女 C. 外邦人 D. 奴隶 24.《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为维系帝国统治,颁布万民法 C.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法律不断制定 D.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 25.“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26.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 A.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参加的公民大会 B.集体管理、依法行政 C.所有公民具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 D.各级官职实行差额选举 27.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8.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29.第一国际的成立反映出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是 ①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④出现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30.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31.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朝鲜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