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模块检测试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五 下图为毕加索的名画:
    《格尔尼卡》 《和平鸽》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格老秀斯和《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的主张或态度有何变化?
    试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意义。(5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的直接原因。它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又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幅名画的主题。(1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
    请回答: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2分)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2分)
    (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2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BBADBAACDCCDBDC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BDDDCDBBBADBBDD
    32. 请在下面表格中的人物后面写出与他们相符的代号,(3分)并说明相应的理由。(6分)
    古代政治家评价序号选择该序号的理由
    (1)
    C.
    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创立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2分)
    (2)
    A.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兼收并蓄的开放政策。(2分)
    (3)
    B.
    平定了三藩之乱;平定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组织雅克萨之战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2分)
    (4)个人传记、相关专著、历史遗迹、历史文物等。(答对2点,即给2分)
    33.(14分)
    (1)打破了“中国贫油论”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两个洋神话。钱学森、华罗庚、吴阶平、邓稼先。(4分)
    (2)为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但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3分)
    (3)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物理学的其他领域业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是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4分)
    1
    12345678910111213
    CDBAADCCCCBBD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DBCBCAAADCAC
    29.(10分)
    (1)(2分)欧洲民众: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国家: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2)(5分)变化:格老秀斯主张国际战争应受法律约束,并提出诸如交战规则、战俘待遇、武器使用等原则。
    《国际联盟盟约》: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
    意义:格老秀斯提出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这将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国际联盟盟约》由此建立的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作有益探索,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3)(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人们普遍渴望和平。
    和平主义是西方大国推行绥靖主义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
    (4)(1分)控诉非正义战争暴行,追求人类和平。(1分)
    28.(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2分)
    (2)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2分)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的政策,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2分)
    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2分)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2分)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的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3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