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B.毛泽东说,《木兰花慢》含有地圆的意思。 C.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美学诞生了。 D.艺术创新需要感性、直觉与顿悟。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重要语句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强调的是科学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艺术也并不只是感性思维的产物,它同样需要科学,“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题干强调的是两者的关系,而D项只是从艺术本身的角度来说明艺术创新的条件,与题干不照应,因而是错误的。[来源:] 11.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问题需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的?为什么第二段和第四段都写艺术的科学性?为什么不合并在一起?通过层层分析,不难得出作者写作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第二段是从艺术表达技巧(形式)角度来写,而第四段则是从艺术表现的内容方面来写,由此找到了解答问题的关键。然后根据文段内容,概括答案即可。 答案:不重复。第二段是说艺术的表达技巧需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第四段则说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 12.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分别要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概括能力。本文的观点是“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分别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两个角度来谈学习“艺术”“科学”的作用。 答案: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适当涉足艺术领域,休养身心,陶冶情操,增强形象思维;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应当培养自己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只有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