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象牧羊的,也不象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③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1、概括第一段所写场景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12、文中的“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老人始终没有挪动,其原因有哪些?(4分) 13、“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这样的细节反复出现,作者意在强调什么?(4分) 14、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百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请指出文中划线的语句里所隐藏的语言和情感内涵。(4分) 15、赏析文中“桥边的老人”的形象。(100字左右)(5分) 16、这篇小说一开始,是一段 描写:一个老人独自坐在战火即将燃至的桥边,似乎这是一个“ ”的叙事角度。随着第二段“ ”的出现才将叙述限定在“ ”的视角中。这种叙述角度的好处是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结,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已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于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噉,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群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 18.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何忧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 客偿博所负 将以求吾所大数也 C.若中心愿之乎 非曰能之 ,愿学焉 D.至夜分,乃散去 良乃人,具告沛公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①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②吾侪保甲贷乙金 ③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④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尽取所偿负还之 ⑥置酒,招所买田宅主毕至 A.①③④ B. ②⑤⑥ C.①③⑤ D. ②④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译文: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译文: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22-23 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2、“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分) 23、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3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2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 铁骑突出刀枪鸣。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4)子曰:“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 四、作文。(60分) 根据下面的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