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测试题:历年高二语文试题精选(39)(2)

http://www.newdu.com 2020-05-07 新东方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究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 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
    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大为太庙斋郎。
    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达:显达
    B.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放:纵情
    C.乐于诗而发之发:打开
    D.掇其尤其六百七十七篇掇:选取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殆穷者而后工也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C.圣俞以疾卒于京师敛赀财以送其行
    D.辄抑于有司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说明梅圣俞“穷”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
    ②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③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④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⑤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⑥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
    A.①③④B.②④⑥C.②⑤⑥D.①③⑤
    14.下列对于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不是写诗造成诗人的困窘,而是陷入困境的人往往更能把诗写好。
    B.“穷而后工”这一诗歌创作的基本规律说明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这与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究苦之言易好”异曲同工。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认为二百年之后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杰作。梅圣俞诗歌之工可从此话中体味出来。
    D.全文并不是主要论述梅圣俞的诗歌艺术,而是借了诗序表达了对梅圣俞未能脱穷得达“得施于世”的命运的悲叹。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译文:
    ②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译文:
    16.根据下文的具体语境,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文学常识或恰当的诗句。(4分)
    中国诗人似乎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他们对月亮的惊叹和对月亮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比如,① 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月营造氛围:“醉不成欢惨将别,② 。”柳永在《雨霖铃》中的千古绝唱:“今宵酒醒何处,③ 。”李清照的《④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⑤ ,⑥ 。”更有苏东坡《赤壁赋》里的“⑦ ,徘徊于斗牛之间”和“⑧ ,水落石出”。
    1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倥,露湿征衣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淡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1)这首词的下片,写出了妇女劳动生活的美,其中“娉婷”两字,用得绝妙,试作分析。(2分)
    答:
    (2)词的尾句“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写的是人类所共有的天性——母爱。结合全诗,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情感的。(4分)
    答: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年是新的,也是旧的。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我每年的日子,大抵是在写作和旅行中度过的。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英英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等。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的绿等等。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的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18.第3段,作者浓墨重彩铺叙了他在故乡感受到的哪些情景?请分条概括说明。(3分)
    答:
    19.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表达作用。(5分)
    答:20.作者在文中叙写了香港之行的哪些感受?在全文构思上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答:
    21.联系全文,请简要说明作者感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缘由。(6分)
    答:
    六、(12分)
    22.学校邀请徐凡教授为文学社作报告,请你根据以下材料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大家作介绍。(4分)
    材料: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答:
    23.九江琵琶亭的楹联,上联化用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中“灯残无焰影憧憧”“暗风吹雨入寒窗”句意,下联化用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绕船月明江水寒”句意,请补出下联相关内容。(4分)
    灯影憧憧,凄绝暗风吹雨夜;
    ,魂销 时。
    24.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炼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寓意。(不超过20个字)(4分)
    “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野鸽回答道:“微不足道。”“那么让我来讲一个不平常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紧挨着树干,这时候下雪了,小瓣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254。当有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落在树枝上的时候,树枝折断了。”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鸽子沉思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兴许只差一个人的力量,和平就会来临。”
    答:
    七、(60分)
    25.阅读下面二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美神维纳斯的雕像双臂残失,许多艺术家想使她复原,但所有的方案都难尽其美。也就是说,如果维纳斯双臂健在,她就可能与其他女神雕像无异,甚至毫无特征。这不禁使人感叹;大自然给了你最出色的一样,就不肯给你另一样;甚至为了完美,它不惜给你制造一个缺憾。
    这种情形也经常印证在我们的人生、事业中。
    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歌喉象百灵鸟一样悦耳动听,可是她的弟弟却是个聋哑人。每当谈及此事,宋祖英就泪流满面,她真情地说:“如果我的弟弟会说话,我宁可自己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完美和缺憾总是常常与人生相伴。
    请以“完美与缺憾”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要多角度分析问题。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