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答案 1.C.(A项答题区域在第1自然段。B项答题区域在第2自然段。C项偷换概念。“一种从生存的迫切需求中摆脱出来的表现”属于“自我表现”的定义。D项的说法在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 2.A.(曲解原意,答题区域在第2自然段。“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80%以上的民众”和“对占世界总人口80%以上的、许多国家的民众”的说法不相同。B项题区域在第3自然段。C项答题区域在第4自然段。D项答题区域在末段。) 3.B.(A项“存在尖锐矛盾”的说法无中生有。此消彼长的联系并非一定就是矛盾关系。B项结合第2、3自然段内容可以推断出。C项强加因果。虽然“经济情况是……基本因素”的说法在第4自然段有根据,但从全文有关内容看,一个国家现代性程度低的原因在于有“较强的世俗理性特点和较低的自我表现价值标准”,而非“经济发展落后”。D项强加因果和偷换概念。“美国的现代性”不等同于“美国文化”,“北欧各国的现代性”也不等同于“现代化的欧洲文化”。) 4.C(过:访,探望。)高.考.资-源-网 5.A(“雅澹”即儒雅淡泊,心态平和。B项①不是杜黄裳的看法;C项②不能表明说明杜黄裳“雅澹”;D项②表明杜黄裳受贿,不能表明他“雅澹”。) 6.A(“藩镇长官长期呆在朝中、不理政务”错。原文 “方镇选不出朝廷”意思是说:藩镇长官的人选不是由朝廷派出,而是由藩镇自行废立。) 7.(1)君王选择合适的人选而任用他,并要求他把事情做成功,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谁敢不尽力?(任:任用。责成:要求成功。信:确实,必定,一定。孰:谁。不力:不尽力。5处,每处1分)高.考.资-源-网 (2)当初不被韦执谊礼待,等到韦执谊失势,尽力营救. 8、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描绘出一幅月下西园凄清寂寞的景象。(描述景象2分,概括意境2分。) 9、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微细的声音,以动写静,反衬出夜的寂静,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中郁悒的情怀,谪居偏远之地,孤独愁苦,心情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答出“以动写静”或反衬2分,感情理解准确2分。) 10、(1)、风萧萧兮易水寒 (2)、知不可乎骤得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6)、艰难苦恨繁霜鬓(7)、白帝城高急暮砧 (8)、独留青冢向黄昏 (9)、扪参历井仰胁息 (10)、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高.考.资-源-网 11、(1).①一片梅林和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②妈妈洗菜和洗衣时的水井、井台边上茂密的龙眼树树下的水牛消失了。③有着长满水草的河渠以及碧绿的稻田的乡村景色消失了。④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消失了。⑤“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小路、石阶以及听到的汽笛声消失了。(写1点给1分,4点给满分) (2).①前者是指基督教文化与原有的佛、儒文化融汇后形成的文化形态。②后者指依据所谓“现代文化”改装西式建筑,用水泥封糊地面,建筑刻板房屋。(每点2分) (3).(1)开头写“迷了路”是指家乡的变化让我认不出,为下文做铺垫。(2)结尾写“迷了路”是指在家乡的变化面前,“我”找不到了童年的梦幻、至爱的故乡和特有的文化情结。(3)这样写既前后呼应,又深化主题。 (4).(1)哀伤和惆怅。(2分)(2)对童年的怀念,对充满欧陆风情以及异域情调的故乡的怀念,对特有的有异于内地文化形态的怀念。(4分) 12.(1)答案要点:第一段是这篇新闻稿的导语,是对李宁点燃奥运火炬的场面描写,同时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并引出了下文。 (2)答案要点:在李宁的内心世界当中,从当运动员开始就建立了为国争光的非常单纯的朴素的信念,无论是当年还是今天他都认为为国争光是最美、最纯洁的享受(或为国争光是最美、最纯洁的事情);(2分)他愿将这种为国争光的享受保持终生。(2分) (3).答案要点:(1)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2分)(2)最后一棒火炬手带着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和祖国的重托。(2分)(3)点燃火炬台仍有一定难度(或蛮有挑战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2分) (4).答案要点:(1)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实现了五千年古老中国的梦想,释放了中华民族的激情,表达华夏儿女的喜悦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北京奥运会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4分)(2)照应文章的开头,回扣了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分) 13、B 14、C (A前后主语不一致 B“给予很高的评价”的主语不是“这两个模型”,可将“给予”改成“得到了”。 高.考.资-源-网 D最高点应有上限,“290美元以上”没有上限,可将相关内容修改为“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突破290美元”。) 15.D[把握整个语段的内容倾向,则可看出分号所标明的层次内的内容前后两句之间在语意上属对比关系,只要把握这一点,则可选出适当语句。 16.[答案示例] 昙花——你特意在夜间开放,又在瞬间凋落,是不是向人们昭示:美丽常常是短暂的,惟其短暂才更加可贵? 梅花——你笑对满天飞雪,凌寒盛开,暗香飘溢,是不是在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冬天,春天就要到来了? 17.既 也 也 只要 如果 18. 【参考答案】国企业绩确立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标准;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县人。考中进士,又考中宏辞科。郭子仪征召他辅佐朔方府,子仪入朝,让杜黄裳留下来主持军中事务。李怀光与监军暗中谋划假传圣旨诛杀大将等事,以此扰乱军心,想趁乱取代郭子仪。黄裳得到诏书,判断这是假的,拿来质问李怀光,怀光吓得流汗认罪。于是诸将当中凶狠骄横难以控制的,黄裳都以郭子仪的名义撤换掉,众人不敢作乱。 入朝做了侍御史,为裴延龄所嫉恨,十年得不到升迁。贞元末年,拜为太子宾客,居住在韦曲。当时宦官想请求皇上将韦曲的土地赐给公主,德宗说:“城南是杜黄裳的家乡,不能动。”升任太常卿。当时王叔文掌权,黄裳不曾登门拜访。王叔文女婿韦执谊辅佐朝政,黄裳劝韦执谊请求太子监理国政,韦执谊说:“先生刚得到一个官职,就立刻开口议论宫禁中的事吗!”黄裳愤怒地说:“我受三朝恩惠,岂能因一个官职出卖自己的良心!”立刻拂袖而出。高.考.资-源-网 皇太子总理军国大事,提拔黄裳做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时,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憸佞无功,趁他来朝,上奏皇帝罢免了他。不久刘辟叛乱,议论的人认为刘辟占据险要的地势,征讨他或许会生出事端,只有黄裳主张不能赦免,于是奏请免除宦官监军,而专门委托高崇文平叛。凡是军队的进退,黄裳在朝中指点,无不合乎军机。崇文向来畏惧刘澭,黄裳派人传话说:“你如果不尽力,就让刘澭取代你。”崇文畏惧,拼死努力,最后捆上刘辟献给朝廷。蜀地平定,群臣祝贺,宪宗看着黄裳说:“都是你的功劳啊。” 当初,德宗面临的困难很多,总是姑息藩镇,每当节度使死了,派宦官考察他的军队,看众人想推举的人是谁,因此大将私下里用重金收买身边的人,希望能够节制军队,和平年代尤其严重,方镇人选不由朝廷派出。黄裳常常从容地说:“陛下应该以贞元年间的弊端为借鉴,整顿法度,削减诸侯的特权,那么天下太平了。”皇帝曾经问他前代君王如何使国家太平,黄裳知道皇帝锐意治理天下,恐怕不得要领,于是说:“君王之道,在于加强品德修养任用贤臣而已。君王选择合适的人而任用他,并要求他成功,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谁敢不尽力?”皇帝认为黄裳的话出于一片忠心,赞许并采纳了。从此平定了夏、翦除了齐、灭掉了蔡、收复了两河地区,把权利还给了宰相,法度森严,依法治国,赫然号称中兴,这种局面是从杜黄裳开始的。 元和二年,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做河中、晋绛节度使,不久封为邠国公。第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岁。 杜黄裳善于随机应变,有辅佐帝王的雄才大略。性情儒雅澹泊,不曾触怒别人。当初不被韦执谊礼待,等到韦执谊失势,尽力营救;韦执谊死后,上表请求送还他的灵柩安葬。曾患病,医生给错了药,病情于是加重,最终也不生气谴责医生。但任命官吏不太区分品行等级,接收贿赂,没有清廉的名声。做节度使时间不长,没能尽其才,到地方任职后,众望所归。死后几年,御史弹劾上奏杜黄裳收受邠宁节度使高崇文贿赂钱四万五千缗,查究他的门下故吏吴凭以及杜黄裳的儿子杜载,两人供认不讳。皇帝念黄裳旧功,只是流放吴凭到昭州,原谅杜载不再问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