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每小题3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②。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释: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成功 B.下车即缮其甲卒 缮:整治 C.时人常以为宿构 宿:原有的 D.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垂:接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①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③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 ④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⑤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虽然一表人材,其实名不副实,不很看重他。 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曹操封刘琮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没有人再能够给他修改。 四、(23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来源:]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14.阅读元代王冕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形象(植物名)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结合诗句分析。(3分)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5、阅读下面的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问题:礁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呜呼!——————,非秦也;——————,非天下也。 (2)以赂秦之地,——————,以事秦之心,——————。 (3)携来百侣曾游,——————。 (4)————————,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5)今者项庄拔剑舞,——————————。 (^6)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五、现代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2分) 大气人生 夏明亮 马寅初于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酿酒作坊主家庭。父亲把继承家业、进一步振兴家声的希望寄托到他身上。对于父亲的安排,少年马寅初表示不满。在父亲鞭打逼迫下,他毅然跳入江中,以死抗争,幸而被人救起。终于,由人作保,16岁的马寅初踏上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艰辛之路。他先后在上海育英书馆、天津北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勤奋苦读。其间,马寅初的父亲与他断绝了一切经济联系,这给马寅初的求学造成了很大困难,但他历尽苦辛,百折不挠。 毕业后,马寅初于1916年回到阔别多年、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欣然接受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担任了无职无权的北大经济系教授。 在长期的观察研究过程中,马寅初深入了解并掌握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聚积财富的内幕材料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大发国难财的罪恶事实。对此他深恶痛绝,大加鞭挞。 蒋介石政权慑于马寅初在国内外的崇高威望,只好采用软的一手,欲派马寅初出国考察,并许以驻美大使职务。马寅初向社会各界严正声明:“有人想要封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这办不到!”他断然拒绝这个“美差”,斩钉截铁地回答蒋介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我决不离开祖国!” 在对马寅初采用拉拢、利诱、收买、威胁等手段统统失败之后,蒋介石黔驴技穷,终于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动用宪兵,秘密逮捕马寅初,在集中营关押近5年。出狱后,他照例发表文章,到处演讲。在演讲时他干脆事先写好遗嘱。当时上海各界爱国人士曾联名赠送给他一块大横匾,上书“马首是瞻”四个大字,可谓直抒民意。 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已达6亿,并且以每年l300万左右盼速度在继续剧增。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年届古稀的马寅初立即投入到人口学研究领域。经过5年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1957年7月5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在中国,控制人口已是刻不容缓!并提出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建议—一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建立人口动态统计;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对人口控制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实行行政干预,并辅之以经济措施;实行普及应用节育方法等等。 国内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针对一些歪曲事实、以势压人的批判,马寅初公开声明:“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乎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知难而进,决不应向困难低头。” 他坚定地说:“人口问题,在中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我已经研究并发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有责任说出来,并坚持到底。” 1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为经济学家,马寅初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艰难的境遇中,体现出了高贵的品质。 B、马寅初抨击蒋介石,主要是因为蒋介石维护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利益,大发国难财,而不只是处于私怨。 C、“马首是瞻”是人们对马寅初爱国行为的褒奖,表达了人民对他的信任、支持、拥戴和敬仰之情。 D、国内在学术界掀起的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开始还是纯粹的学术争论,但很快演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 E、在关系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马寅初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决不向任何反动势力妥协。 18、马寅初艰辛的人生之路上经历了一些影响他命运的重大事件,请简要概括回答。(6分) 19、文章题为“大气人生”,请结合全文谈谈文中展现了马寅初哪些“大气”的品质?(6分) 20、“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知难而进,决不应向困难低头。”对待马寅初的这种看法,你是否赞同,请你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见解。(6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