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3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为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与袁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悦,然知其志节。后又问修:“计安出?”修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使君塞耳勿听也。若斩谗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横行天下。”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 以修为督军粮,还乐安。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乐安不从命。太祖命修取统首,修以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使诣太祖。太祖悦而赦之。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徙为奉尚。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督治也。”相国钟繇谓修:“旧,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修曰:“食其禄,焉避其难?居府虽旧,非赴难之义。”顷之,病卒官。 (《三国志?魏书?第十一》) 4、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驾刘献数毁短修 短:诋毁 B、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 除:免除 C、太祖嘉其义,听之 听:顺从 D、然后就戮,无所恨 恨:遗憾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求救于太祖 以勇气闻于诸侯 B、时人益以此为多焉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岂孤之不德邪 鹏之徙于南冥也 D、是败亡之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修为人正派,刘献多次诽谤攻击王修,后来刘献被指控犯了死罪,王修审理此案,使刘献免于一死。 B 王修虽然效忠于袁谭,但反对袁谭袁尚兄弟相拼,他规劝袁谭要惩治奸佞,与袁尚修好,共同对敌。 C 王修为官清正。袁氏统治时期许多有权势的官员敛财很多,但当南皮被攻占后,人们发现王修家谷不满十斛。 D 王修听说严才造反,立即率领属下来到宫门保卫曹操,但此举不为曹操所理解,也遭到相国钟繇的批评。 7、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5分) (2) 修曰:“食其禄,焉避其难?居府虽旧,非赴难之义。”(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8、这首词的三、四句写主人公的梳洗过程,你以为“懒”“迟”两字好在哪里?(4分) 答: 9、简要分析最后一句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2)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_。(王羲之《兰亭集序》) (4)江流宛转绕芳甸, 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_。(欧阳修《伶官传序》)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苏轼《定风波》) (7)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8)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奔跑的木筏 李冼洲 ①是沉稳的,还是轻浮的,是否可以说,木筏是双重性格的。当雪域悄然融化内心的创伤,流水再次以涓涓流淌的歌声,走在大地的富有磁性的呼喊中,木筏的身影像一枚飞出包囊的箭矢,射中河滩的原点。谁在预备收获的希望,它就在那里恰到好处地出现。 ②木筏,当它闲置在房前屋后,和鸡鸭鹅狗争阳光下的地盘时,从手指的苍老间依稀可以回望一个快乐的童年,无忧无虑的岁月,断然不是山顶永不融化的冰,那样冷峻。有谁注意一个木头筏子的过去与未来,哪怕是一时情绪的波澜起伏呢?人们都在有事无事找事做,金钱和感情,缠绕着他们那颗蓬勃的心,至于有什么真正的意义,谁都有一大堆理直气壮的道理。③在遥远的南方,绿荫如墨,竹海深远,清河悠长,小小竹排穿梭在清山秀水间。而北方没有竹子可以做成竹排,但是大兴安岭的茂密森林,提供了木筏出没的理由。这是一种最简易的工具,它的古老可以追溯到亘古横荒,第一个发明者一定是最伟大的,第二个制作者是值得传诵的,以后的逐渐归于落寞的平淡,过了新鲜的时间,疲劳感让多少人和事情淹没在泛滥的追逐途中。 ④在水中,木筏模拟着海狮浮游在水面上,这里不是北极,所以也不用担心有北极熊沉重的巴掌。水是面朝天空还是河底,这木筏可以清楚的看见,河水仰泳、翻转、俯身,也一再研究水是如何照料那么众多的鱼和虾兵蟹将,在那一刻,它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幼年的孩子,所以即使阳光要洞察所有阴影里的秘密,在那么短暂的一刻木筏发出大声的喊叫,它喊家乡,喊亲人的名字。木筏忽然加快,探头的浪来不及躲避啊,水花纷飞,凉爽侵入木质的心脾。 ⑤那个晚上,岸边的篝火,炙热了周围的空气和疯狂的人群,疯狂的人群周身燃烧着熊熊的火焰,证明他们的青春还在激情还在。木筏在一边,身体的深处一把比月光还明亮的刀子,搜刮骨头,那是无声的哭泣,在念着送给篝火中木头的悼词,人群散去,一堆灰烬虚脱的散落一地,残存的灵魂绝望的眼神,木筏把头埋进了水里,久久不肯抬头。 ⑥浩瀚的大海,汹涌的大河,与木筏基本无关。木筏是轻灵的云雀,适合风清云淡,山中委婉的小河,这个凡夫俗子过着平凡的生活。这个容易让我想起居住在乡下的父母,不肯到城市里来,说是没有那么高贵的骨头,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地方。 ⑦承载适当的重量,木筏根据自己的肩膀,在自己的疆域悠闲自得。当我坐在河滩上,木筏或等在那里,或刚刚离开这岸,这不急不缓的模样,憨态可掬。在最初的清晨,一头老黄牛,慢吞吞地拉着木筏,走出家门,经过田间的道路,一排排白杨,上坡又下坡,谁听到这痛苦的声音呢,像一个做错事情遭惩罚的孩子,嘤嘤地哭。一直进入水中,谁知道它立即发出咯咯的笑声。 ⑧木筏,终日沉浸在水的清冽里,但是它的心里还揣着一团火焰,呼唤着闪电的点燃。我受不了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看到风雨一层层剥离支离破碎的木筏,停止了奔跑,被遗弃在河流转弯的地方,衰老的样子,凄凉一地,我宁肯取出打火机点燃这辛苦一生的木筏,解救痛苦的灵魂,听它大声喊出: 让疼痛来得更猛烈些吧,还我飞翔的翅膀。 (选自《散文百家》2009.12期) 11、文章第①段画线部分生动传神地写出木筏的形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鉴赏之。(6分) 12、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奔跑的木筏”的“性格”。(8分) 13、文章中多次写到“人们”和“父母”,这样写分别有什么用意?(6分) 14、“木筏”是文学作品中经常见到的,你还能从这个意象中读出什么启示,写出两条。(5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