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如何培养语文创新精神

http://www.newdu.com 2020-05-07 新东方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考频道整理《高二语文学习方法:如何培养语文创新精神》,供高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意识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高级反映形式。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式。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性生活发展的新需要,诱发某种创新的动机,表现出创新的意向和愿望,就是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以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创新意识包括创新需要、创新动机、创新意图、创新愿望、创新兴趣、创新激情、创新体验等方面的问题。
    (一)创新需要就是指对事物创新的欲望和要求。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新的欲望和要求, 这就是语文创新需要。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不满足,想学习课本以外的、生动活泼的、紧扣时代脉搏的新内容;学生对教师的语文教学方法不满意,想要有适合他们自身实际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语文教学创新的这些欲望或要求,就是学生的语文创新需要。我们要注意及时发现、积极保护学生的语文创新需要,正确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需要,使之成为学生一种良好的创新素质。
    (二)创新动机指的是推动人进行创新的念头。在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念头推动着学生想在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进行创新,比如想对课文发表自己的新看法,想让老师改革作文的批改讲评方法等,这就是语文创新动机,是学生难能可贵的一种创新意识。
    (三)创新意图是一种希望达到创新目的的打算或想法。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希望阅读能有新收获,写作能有新突破,口语交际能有新进展等,并能达到具体的新目标,这就是学生的语文创新意图,也可以说就是学生的语文创新愿望。语文创新意图和语文创新愿望的含义基本相同,可以视为同义词。
    (四)创新兴趣是指对创新喜好的情绪。兴趣是创新的前提,是创新的基础。语文教育更需要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兴趣,鼓励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充满着浓厚的创新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先决条件。
    (五)创新激情是指对创新有一种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创新需要兴趣,更需要激情。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本身就富有情感,因此,语文创新教育更需要激情,激情是语文教学中创新的动力。
    (六)创新体验是指通过亲自参与创新来认识事物。语文创新体验就是要亲自参与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比如欣赏文学作品、编演课本剧等,感知创新的意义,享受创新的乐趣,加深对作品以及社会生活的认识。
    以上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是语文创新意识范畴之内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积极发现,大力激发,合理诱导,开发学生的语文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努力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
    二、创新情感的培养
    情感指的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也就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语文创新情感是指在语文创新教育过程中学生喜、怒、哀、乐的心理表现。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复杂的,在语文创新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多少年来,我们所受的教育只强调知识和智力,严重忽视了与学习活动以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我们否认了自身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我们正确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创新情感为动力,进行创新性的语文学习。因为, ①创造涵容着为推进人类文明进化而选择的崇高性、独特性兼备的创新目标,涵容着为人类美学价值而投入创新过程的高尚情操,涵容着为增进利他精神而尽情发挥的开拓风貌,涵容着为优化个体的创新性社会功能而认真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涵容着为追求永恒的价值目标而把自我短暂的人生化为人类文明序列的磊落胸怀。②创新情感包涵着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因素。③创新精神基本上属于非智力因素,它是我们培养学生语文创新思维和语文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上述创新精神,才能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上有新的重大突破。
    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进行创新的目标;崇高的、远大的理想,是鼓舞和激励学生进行语文创新学习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有了创新的理想,还要有坚决能实现自己创新理想的坚强信念,否则,创新只会停留在口头上,或者只能半途而废。此外,还要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有对语文学习永不满足、不断求知的强烈欲望,有对新知识、新问题、新作品不懈探索、力求理解掌握的强烈欲望,这种强烈的欲望会推动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创新的。好奇心是诱发创新的重要因素,也往往是创新的开端,居里夫人把它称为“人类的第一美德”。学生对自己不了解的问题、知识以及作品,觉得好奇,就会产生兴趣,就会去钻研,就会去探索,就能够进行创新。故而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好奇心,让好奇心去促使学生进。进取心就是有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的决心,对语文创新学习,要不畏惧、不后退,勇于进取,敢于探索,让进取心伴随着语文创新学习的全过程。在进取心之外,还需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信任自己,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不懈,每个人都能在语文创新学习中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情感的诸多因素,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结合教学过程,把语文创新情感的培养,有机的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因为,情感的培养毕竟不同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它需要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而且要自然而然地进行,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样只能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三、创新人格的培养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创新人格是指创新型人才所具备的个性特征。人的个性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创新成就的大小。创新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弘扬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完美健全的理想化人格,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在这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材本身就是人格教育的好教材,学生对教材通过感知内容、领悟思想、体味情感、感染熏陶,渐渐受到潜移默化,逐步地形成完美健全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具有如下特征:
    (一)独立性——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果敢行动的独立精神;不依赖别人,不复制前人、不重复自己的独立勇气;坚持探索、不随大流的独立人格。
    (二)坚持性——专注地兴趣情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量,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
    (三)批判性——对传统保守落后思想观念敢于进行彻底批判,敢于对既成的事物提出质疑,寻找其缺陷和不足之处,敢于大胆批判和否定常人看来非常合理的东西,破除框框,标新立异。
    (四)挑战性——敢于向困难挑战,向老师挑战,向权威挑战,不唯书是从,不唯师是从,善于提出新问题,善于积极思考,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见解。
    (五)严谨性——对问题认真负责,探索创新,仔细扎实,态度严谨,从不马虎,从不敷衍了事。
    (六)合作性——与他人密切合作,取得他人理解和支持的合作精神;博采众长,吸纳百川的广阔胸怀。
    语文创新教育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要以教材中表现出的高尚亮丽的人生信念、坚忍不拔的奋斗意志、崇高纯洁的道德品质和超杰拔俗的审美理想等为内容,通过积累、感悟、熏陶以及教师的启发、引导和激励等方式与手段,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健康和谐的发展,养成完美的创新人格。
    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人格,构建起了语文创新精神的基本框架。语文创新教育,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正如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高考频道将第一时间发布高考报名信息、高考招生简章、自主招生等考生关注的热点资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