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为广大考生整理了高二语文测试题:阶段检测(二),供大家参考学习。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二)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5.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3分) 6.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3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 吾与夫子再罹难 罹_________ (2)苟毋适卫,吾出子 苟___________ 出____________ (3) 盟可负邪 负___________ 8.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3分) (三)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9.翻译: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4分) 10.这一段可以看出孟子认为的天意是什么,怎样才能符合天意?(3分) (四)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万章上》) 1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谆谆然命之乎 命:命令 B.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示:显示 C.践天子位焉 践:登上 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 受:接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