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的“卖萌”为中国的太空探索赢得了更多“粉丝”,但这只是近期中国政府在社交媒体上的得分之一。《外交政策》提到,还有一分则来自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亲民形象,去年年末的一天习近平主席前往北京庆丰包子铺就餐,此事在社交媒体上被曝光后,这家平民化小餐馆一下子成了旅游胜地。 今年2月,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的千龙网发布了题为《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图表新闻。《纽约时报》描述说,穿着简朴的灰色拉链夹克和蓝色裤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漫画形象首次出现在官方媒体上。 在最后一幅图中,卡通形象的习近平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 该图表新闻是在新华社播发一篇详细介绍习近平活动的长篇报道之后发布的,似乎是政府展示中国领导人更轻松形象的持续举措的一部分。 “中国过去谈政治都是刻板、严肃的,”《香港经济日报》引用学者的观点指出:“但现在用漫画可以诙谐、有趣、大众化。政治人物形象不再是冷面,而是丰富多彩、有人情味。” 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习近平的卡通形象就曾出现在网络短片《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中。美国《时代》周刊称,这个视频告诉我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领导人的养成就如同培养一个“功夫大师”,首先要通过任人唯贤的筛选,再经过多年努力,方能脱颖而出。 《华尔街日报》形容该视频为一堂“全民公共课”,幽默风趣,但是不失教育意义。 对“中国梦”最栩栩如生的诠释 在不少外媒眼中,“中国梦”的视觉化载体也正在和传统模式的刻板宣传拉开距离。 “在中国各大城市的社区,构成日常生活背景的形象是一个脸颊红润的中国小女孩,盘腿沉思。这个可爱又简单的海报女孩是‘中国梦’的主要形象代表。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称,这些亲民、生动的形象和几十年前以蓝天、挥舞的红旗和高举的强健手臂为特征的宣传画形成鲜明对比。 新的系列“中国梦”宣传画中,人物和画面取自传统的爱好,比如弹古筝,而且突出农村生活而非城市生活方式。文字和图画弘扬孝、仁等儒家价值观;其他主题包括节俭、经济繁荣,万象更新和中国人以诚信为主的生活方式。 《外交学者》注意到,这场宣传运动采用了多种民间艺术形式,比如有几百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这场宣传中的主要形象,红扑扑脸蛋的人物,是由一个彩塑工作室制作的。这些带着天真表情和红红脸颊的人物构成了宣传画对“中国梦”最栩栩如生的诠释。 风格变化的不仅停留在可视化的形象,同样还有官方语言风格。BBC在去年年初的一篇报道中称,中国新领导层提出改进工作作风,戒除空话和套话后,中国官媒开始批评空洞的官话、套话,《人民日报》微博还列出网友编撰的实例,征集民众反感的官话和套话,并提出要改变权力话语体系和说话方式。该微博列举网友编撰的套话如“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 政治舆论生态的新趋势 正是在尝试与生硬僵化旧模式告别的努力中,2012年年末,昵称为“学习粉丝团”的微博现身网络,凭借对习近平近期行踪的“贴身”直播及更新信息速度快于官方媒体蹿红,引发海外媒体的关注。尤其是亲民化的表达和“卖萌”口吻。比如一张习近平专车的近景照,“学习粉丝团”说:“亲,能超您车吗?” 《华盛顿邮报》认为,这个粉丝团的存在说明,习近平了解互联网的巨大力量,他不是简单地应付微博,而是选择融入其中,并努力展现平易近人的新形象。 当然,新的变化也并非只在一时一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高层的施政方式越来越接地气。香港《文汇报》梳理指出,无论是此前的“什锦八宝FANS圈”页面,还是现在的“学习粉丝团”,喜闻乐见的民间媒体形态推动着内地政治不断透明化,折射着政治生态越来越开放的新趋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