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三、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 37.2007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新华网、人民网、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问计于民。某县中学高二(18)的5名同学组成探究小组,围绕"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网、查阅文献等方法,搜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为调整好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一年多来组织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多次座谈会,不断听取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较为广泛地进行了民意调查。国家对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最大的亮点就是民众成为政府决策的"参谋者"。 信息二: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还了解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行放假制度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缺乏传统文化特色,法定节假日安排缺乏中国特色。二是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三是休假制度不够落实。目前,我国尚未全面建立带薪休假制度。 信息三: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经国务院通过于2007年12月16日对外公布,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办法》,从2008年起,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从之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其中五一劳动节从放假3天减为1天,新增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调整为从农历除夕开始计假。新年(元旦)仍放假1天,国庆节仍放假3天。法定节假日向民族传统节日倾斜,是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尊重。以往的法定节假日安排,只有春节才是,此次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纳入,使民族传统节日的分量加重。 假如你是该探究小组的一员,请参与探究以下问题: (1)结合信息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将三个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的理由。 (2)结合上述信息,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的必要性。 (3)在调查探究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提出:"对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主要是政府的事,我们中学生研究这一课题究竟有没有价值?"针对上述同学的观点,请你对本次探究活动的课题价值进行反思。 (责任编辑:admin) |